來自巴黎的記者里昂還要再問,侍郎已經低下頭,目光落在官服袖管下那只露出的玉鐲上,像是在思考帝國前途與人類命運這樣的宏大問題。
可惜他今天沒有戴表。
時間快到了。
一些眼明手快的記者,已經看出齊國官員戴著的這塊玉鐲價值不菲,低聲議論著什么。
這時候,兩位小吏大聲宣布今天禮部外藩院發布會到此結束。
記者們大概是習慣了天心城發布會的節奏,只是聳聳肩膀,也沒聽見什么抱怨,紛紛離座離去。
就在這時,卻聽嘈雜的人群中傳出個炸雷般的聲音。
“竟敢這樣敷衍不列顛王國!”
大廳中所有人都被這叫聲嚇了一跳,紛紛循聲望去,卻見說話的正是英國使者托馬斯。
小吏不慌不忙道:“大使,今天發布會到此為止,如果您有什么疑慮····”
不列顛翻譯膽戰心驚,再三確定后才讓托馬斯的話翻譯出來,就在他驚魂甫定之際,又聽這位
“夠了!本大使與英國國王陛下,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在這里和你們玩這些文字游戲,虛頭巴腦的文字游戲!”
會場鴉雀無聲,人們在會前已經知道英國人態度不善,沒想到英國大使竟如此強硬。
人們紛紛停下腳步,抬頭望向這位來者不善的托馬斯。
“最后通牒時間已經到了!很遺憾,貴國沒有按照喬治國王的要求,將駐軍撤出東部行省,這是一個錯誤,你們將為錯誤買單。”
肇侍郎一副鎮定自若模樣,等英國人說完,云淡風輕道:“不列顛王國是否把手伸得太長了?大齊內部的事情,你們也要過問嗎?”
托馬斯不卑不亢道:“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我而鳴!東部行省的居民不僅是貴國百姓,更是上帝的子民!喬治國王有拯救他們的義務和責任。”
肇侍郎對這樣的結果顯然早有準備,一臉桀驁不馴道:“如果不列顛王國敢提高關稅,大齊將奉陪到底,貴國加多少,大齊也加多少!大齊有句古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喬治國王還有什么手段,都使出來吧!不列顛王國在海面上架起幾門火炮逼迫大齊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此言一出,會場周圍頓時議論紛紛。
沒有人會想到齊國與不列顛王國的對抗會來的這么快,這個世界到底是否能容忍兩個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同時存在。
托馬斯一字一句道:“貴國的答復,我已經知道了,本大使會將貴國的答復如實匯報給倫敦。”
1795年4月3日,英國下院開始討論是否向蝦夷國派遣遠征軍。
經過漫長的辯論,主戰派議員們達成了如下共識:
在開始流血之前,不列顛王國固然可以建議齊國進行談判。
不過,根據我們(主戰派)對齊國這個國家民族統治階層性格的預見——尤其是對劉招孫和他子孫們的性格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英國想獲得某種結果,也就是說讓齊國人承認蝦夷國并退出蝦夷國,我們在談判的同時還要使用武力炫耀。
考慮到齊國亦有不弱的軍事實力,所以單純的軍事干涉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