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一些寫字兒快的官員每天寫好一封遺書,交待自己死后的家產分配(其實也沒什么家產,劉招孫認為官員家產超過五百兩就屬于帝國碩鼠就要被處死)。
在這種氛圍下,邸報,便由新聞工具變成了宣傳工具。
上面刊載的新聞真實與否并不重要,只要能對皇帝歌功頌德,就算是一流報紙了。
“此時此刻,就如彼時彼刻,兜兜轉轉百年,最后又回到了原點,一百年的奮斗犧牲又有什么意義呢?”
夜深人靜時,劉燁會這樣質問自己。
不過沒人能給答案。
在夢中,殺氣騰騰的劉招孫大聲呵斥不肖子孫:
“不想贏就滾!”
在與不列顛王國達成協議的一個月時間內,主戰派遭到殘酷打壓。
張若渟接連被彈劾,終于不堪壓力,引咎辭職。
然而議員們不愿放過這個趕盡殺絕的機會。
雖然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張若渟在詔獄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也就是刑訊逼供),不過最后,張相還是承認了所有罪行。
包括但不限于叛國、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煽動戰爭罪、貪腐、瀆職、包庇·····
共計超過三十八項死罪,以及不計其數的民事犯罪。
判處絞刑。
審判與判決都是秘密進行的。
半個月后,《真理報》在報紙角落刊登消息,大意是說帝國首相由于個人健康問題,現在正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溫泉酒店接受妥善療養。
文章作者在最后祝福張相身體健康。
祝張相永遠健康。
半個月后,報紙低調報道了張相在克里米亞療養院病逝的消息。
~~~~~
帝國政治仍是暗箱操作。
劉燁不得不接受這一切。
因為他知道,不想贏就滾。
他的嫡長子也就是現今太子,在張相入獄后不久便開始為其求情。
張相曾是太子的老師,教授太子多年。
太子與張相的關系,類似于小萬歷和張居正的關系,亦師亦父。
“求父皇饒張先生不死。”
“你可知道,有多少人想要他死?”
劉燁強壓住怒火。
太子初生牛犢不怕虎,針鋒相對道:
“兒臣只知道,當年出兵蝦夷,不止張相一個人同意!為何把所有罪責都推給他一人身上!”
劉燁笑道:“出了這么大的事,死了這么多人,最后肯定需要有人負責,不是張相,就是我!”
“難道你是想讓我下罪己詔嗎?或者說你覺得罪己詔有用嗎?”
“可是····”太子欲言又止。
罪己詔確實沒太大作用了。
這不是皇權獨尊的時代,大齊皇帝在決策時所占的票數不到議會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