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上帝保佑你們,勇敢無畏的騎士們,阿門。”
超過十萬名歐洲信徒對遠東局勢的干涉,被冠之以正義光明的理由。
教皇稱這次軍事行動為阿什凱隆之戰。
大約六百多年前,也就是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埃及法蒂瑪王朝與歐洲十字軍在巴勒斯坦阿什凱隆附近爆發了一場決定性戰役,最終十字軍獲勝,史稱阿什凱隆之戰。
如今,歐洲國王和教徒們將要重現十字軍東征故事。
他們組織了規模空前的反齊同盟,志在推翻暴君劉玄統治,結束齊國激進的政治改革。
齊國皇帝劉玄被認為是所有不幸的罪魁禍首,如果沒有劉玄,沒有劉玄一意孤行,齊國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成為全球災禍之源。
教皇和他的信徒們堅信,異教徒劉玄是撒旦降臨人間的惡魔——因為只有撒旦才會擁有消滅一億人口的狂妄計劃。
國王們則把齊國看成了某種威脅,對現有制度秩序的威脅,總之現在無論世俗力量還是宗教勢力,所有人都希望劉玄盡快去死。
歐洲人希望齊國能夠回到原本的位置,繼續成為歐洲民主在遠東的樣板,而不是異化為歐洲人不理解的國度,正如同克蘇魯一樣,不可名狀之物乃是世間最恐怖的存在。
正式出兵之前,教皇給參戰的信徒們發放了贖罪券。
教皇向他的信徒們承諾,只要能擊敗“異教徒”猖狂的進攻,他們的靈魂便能升入天堂。
雖然贖罪券這東西充滿宗教時代的古典色彩,騙術幼稚可笑,然而架不住信徒人數眾多,幾億人口中總有些人愿意相信這套把戲。
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教皇取消了齊國境內所有傳教士傳播福音的資格,也就是說如今齊國境內的傳教士們一夜之間都將被上帝拋棄。
這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誰讓這些傳教士都是撒旦的幫兇呢?
最讓天心城方面難以接受的是,歐洲出口齊國的糧食、煤炭開始急劇減少,出口數量從原先的每月五千艘商船銳減至三千艘不到,接近先前的一半。
按照喬治國王的說法,這樣做是為了給天心城方面一個小小的震撼。
天心城方面絕望的發現,由于英國的卡脖子,他們連一點反制措施都沒有,當然,除了抗議。
國內糧食供應只能保證七成百姓吃飽,如果英國人加大禁運力度呢?大齊各地會不會餓殍遍野?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帝國的糧食供應將嚴重不足,也就是說會有很多人面臨挨餓。
不過天心城內的一些清流們昂首挺胸,表示餓死不吃歐洲糧,正所謂君子不食嗟來之食。
這些人不知道的是,在過去三十年間,正是歐洲出口到大齊的堆積成山的糧食,才讓他們活到了現在。
劉玄和他的心腹大臣們意識到,如果糧食持續匱乏,騷亂將無法避免。
可怕的事情一件連著一件。
維持天心城統治已是難事,劉玄念念不忘的,卻是他的新政。
不如先定個小目標,比如先淘汰一億低端人口。
如果歐洲各國能團結一致,實現對齊國的糧食全面禁運,大規模饑饉造成一億人口損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好在英國國王老喬治不忍民眾遭受饑餓,不忍見到帝國出現大規模的災荒,所以國王和他的歐洲親戚們達成了某種默契,那就是給糧食禁運制定一條底線。
底線就是不能餓死超過一百萬齊國民眾。
所以他們沒有完全禁絕糧食出口。
總之,英國國王是個善良的人。
~~~~~~~~
天心城,乾清宮。
劉玄焦急的接過近臣遞來的一份電報,匆匆掃視一番后,將電報折好,放回到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