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他要擴軍整編。
豫省,從民國開始就天災不斷。明年的,五年后的天災就不說了。尋常的年份,往外地逃荒的人也不少。
南陽盆地,土地肥沃,又是省內,是逃荒的熱門去處之一。
對這些逃荒的人來說,能吃口飯,能生存下去,或者別一家子餓死,就是他們僅有的曙望了。
所以,當李牧帶人來這些逃荒的人群中招兵的時候,當大家聽到,不但管飽,每月還有五塊大洋,差點擠破頭。
能吃飽不說,如果是和家人一起逃荒,每月有五塊大洋的餉銀,全家都不至于餓死。
不過,李牧招兵還是挺嚴的,挑挑揀揀,篩選了一遍,總共招了一千五百人。接下來打算再在南陽本地招一千人,把保安團的規模擴充到三千人。
看著剩下的人滿臉渴望又絕望的眼神,李牧嘆了口氣,這個世道又給他們指了一條活路,接下來他將啟動一系列工程,比如保安團新軍營的修建,駐地附近道路的平整,沿著白河重新修繕一些碼頭和倉庫。
這些工程,會用到大量的勞動力,也算給這些人一個活路,干得好,還能攢一筆積蓄。
隨后,在南陽本地招兵的行動,進行的也算順利。最近國內形勢不太好,對普通民眾顯然也有影響,更不好過了。李牧從武漢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保安團的餉銀從每月三塊銀元漲到五塊,對本地家庭困難的青壯還是有吸引力的,怎么說也是一條活路。
李牧這邊一邊招兵,一邊整編,武漢牧武商行那邊也全力配合,為保安團高薪挖一些軍事人才。
國內打了那么多年仗,混亂了這么多年,并不缺乏軍事方面的人才。
民國前期有四大軍校,排名第一的自然是黃埔軍校,也就是現在的中央軍校。
接下來還有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東北陸軍講武堂、云南陸軍軍官講武堂。
這四大軍校,為國內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
只不過,成立最晚的黃埔軍校突然崛起,成了中央軍校,更是光頭的嫡系,什么好事都是這邊的。
另外幾所軍校,漸漸開始沒落,如今更是消失了。當初的教員、學員,一部分混的不錯,一部分在雜牌軍的基層當小軍官,沒關系也不是嫡系,升不上去。
還有一部分,離開了軍隊,有的混的好,有的混的挺慘。
在這些人里,高薪挖過來了一批,作為保安團的教官,還是可以的。
隨著時間推移,兩千五百名新兵征集完畢,教官通過牧武商行,也陸陸續續的請來了二十多位。
二十多位教官,步兵教官最多,工兵教官其次,有三個,炮兵教官兩個。
李牧也不在乎這些人里有沒有人才,也不要求他們能把兵訓練多好,有多高的軍事素養。能訓練成合格的士兵就行。
一邊訓練新兵,李牧對保安團的調整和整編同時也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