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兩個月前已經派人和他們溝通,由于在本省內,不用遷去外省,他們還是挺重視的。
金陵陷落后,處于中原大地的豫省風雨飄搖,省城更是越來越危險,河南大學盡管不想搬走,形勢是如此,不得不搬。
如今,雙方就到底怎么搬什么時間搬這邊能給出什么樣的條件仍然在溝通協商中。
還有一個搖擺不定,正在緊急溝通中的是國立山東大學。由于局勢緊張,山東又是沿海省份,山大的內遷速度還是挺快的。
十一月份,山大從青島內遷到安徽安慶,結果,剛在那里待了一個月,金陵就沒了。
金陵守不住,安慶自然也不可能守住,只能再次找落腳的地方,繼續內遷。
歷史上,他們遷到了萬縣,上面實在沒有多余的資源,剛到地頭屁股都沒坐熱,就被兼并了。抗戰勝利后,才又在青島原址上復校。
現在,山大也在糾結。這段時間,他們跑了多少趟主管部門,協調了多少次,才找到一個肯接收他們的地方萬縣。雖然條件差了點,畢竟也是主管部門好用不容易幫他們聯系的。
另一邊,是主動聯系他們的南陽,給的條件很好,說實話很吸引人。而且,對方知道他們作為國立山東大學,抗戰勝利后肯定要回山東的,不可能留在當地。但依然開出這么好的條件,不求回報的養著學校,更加難得可貴。
其實,這也是一些名校想找一處條件好的落腳點,不容易的原因。都知道留不住,抗戰勝利后肯定要回去。沒有好處,吃喝拉撒卻都要本地供應,有多少地方有那個覺悟和手筆。
考慮了很久,他們內心仍然傾向于南陽,只不過,主管部門那里,必須要好好的解釋一下了。
其實,這時候的大學,自主性還是挺大的,特別是知名的大學。比如北大、清華、南開,從長沙到昆明,學校搬去哪里具體選址都是他們自己定的。
定好了,再讓有關部門協調就行了。
山大這邊也差不多,想搬去哪里,只要地方肯接收,不會有多大阻礙。
幾所大學向南陽遷移的計劃悄然拉開帷幕,李牧安排好南陽這邊的事,再次低調的來到了武漢。
把空間里另一半貨物卸下,又把最近兩個月時間收購的豬鬃和桐油,收進空間里。
在武漢坐鎮了兩天,討論了牧武商行的發展規劃,接下來不但要把觸手和分號,開到西南和西北地區。
在淪陷區,也要重新成立一家新商號,繼續從事商業活動,掙不掙錢沒關系,那邊的消息和動靜必須要知道。
安排好這件事,李牧坐上了飛往昆明的飛機,三天后,再次來到新加坡。
交割了手里的豬鬃和桐油,再次到手三百五十萬美元。
這次李牧來新加坡,需要采購的東西有點多,首先是槍械,毛瑟九八k兩萬桿。可惜,這邊沒有那么多貨,只有五千桿,剩下的一萬五千桿,只能先訂貨。enxuei
捷克式輕機槍同樣如此,這邊的庫存只有五百挺,李牧再次下了一千挺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