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眨眼睛,大雨已經結束半個月了,溫度再次升了起來,室外溫度達到了五十度。
李牧仍然是宅在家里,倒是王茜忙一些,將近十天的大雨暴露出不少問題和潛在的威脅,她每天指揮牧武大廈和爛尾樓那邊的人員進行檢修,以應對下次可能來臨的洪澇災害。
拿出手機刷了刷,如此高溫下,全國上下一邊忙碌,許多平原地區,都在加固和修繕溪水庫,以及挖掘人工湖。
西部,中部和東部氣溫的差距,讓大家意識到水對各地氣溫的影響,一些河多湖多的地方,大量的水蒸發后,帶走了大量的熱度,溫度明顯比其他地方更低。
為了應對不知何時結束的高溫,以及可能爆發的干旱,大家只能盡可能的多儲水。
云市這邊,一次性開工了二十八個人工湖,有大有小,僅僅云市市區,就有十二個小型人工湖。
這么熱的天氣,公園的植被基本上都被曬死了,也沒人去逛公園,閑著也是浪費,許多公園都被改造成了人工湖。既能讓城市的空氣顯得溫潤一些,又能近距離調節城市的溫度。
其他的十六個人工湖,規模就大了很多,最大的在云市北邊,離市區不算遠,占地面積十幾平方公里。
對于挖人工湖,李牧還是很贊同的,不但能調節氣溫,應對可能到來的干旱,也解決了許多人的生存和就業問題。
畢竟,這種時候,多少公司都倒閉了,多少人失業丟了工作。挖人工湖,需要大量的工人,也算給這些失業人員一個活路。
當然,人工湖僅僅是國家啟動的一項工程而已,許許多多的后續工程也開始啟動,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承接了倒閉的無數企業的職工。
就這樣,隨著時間流逝,室外溫度一路高漲,最高氣溫甚至高達五十八度,連夜間的溫度也達到了四十余度,白天勞動需要穿上厚厚的防曬服,仍然止不住有人中暑。
于是乎,有人提意采用夜班制度,相比白天火辣辣的太陽,夜晚的溫度低一些,比白天更適合工作。
許多工人受不了白天的高溫和厚厚的防曬服,都希望白天在家休息,晚上出工。隨后,白天休息晚上工作這種模式,在很多領域推廣開來,特別是一些室外的工作,都開始試行夜班制。
不僅僅的這些,隨著溫度越來越高,更多的問題顯露出來。其中最緊要的一點就是電力,上一波洪澇災害,外部輸送電力的電線桿很多都被沖倒了,云市的火電廠,同樣沒能幸免,基本上都進水了。
洪水退去后,許多發電設備都需要檢修,電線桿需要栽種,電力恢復的速度并不快。
隨著溫度越來越高,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大,一時間,現有的電力,很難滿足供應,也是讓人愁壞了頭。
這么熱的天氣,電不夠用怎么辦能斷誰的電這種高溫下斷了電,空調不能降溫,一個人能堅持多久,斷誰的電就相當于要誰的命。
最終,不知哪個天才,在保證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想出了一個辦法,采取配電制度。
其實,如果大家都節省一點,夜里別開那么多燈,家用電器少開一點,電視沒人看了及時關閉,空調最好一兩個房間單獨使用,集中降溫。
那么,電荒自然迎刃而解,可惜想讓這么多人自覺,真的太難了。
于是,官方版配電制度開始推出,根據人頭數,每人每月配多少度電,一個家庭每月總共多少度電。
如果這個月的配額用完了,不好意思,接下來你家就沒電用了。
這樣以來,每個人都會自覺節省。
盡管有不少人反對這個制度,更多的人是支持的,官方給每個人和家庭的配電額,其實只要不浪費,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