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恒山山門,又換了一名知客弟子引入偏廳用茶,這知客弟子乃是一名十七八的小尼姑。兩人通報姓名,這名弟子法號“儀慧”,是定逸師太坐下弟子。
李牧也不磨嘰,直接道出來意,言明有師傅華山掌門岳不群的親筆書信,送給恒山掌門定閑師太。
都說每個門派的知客弟子都是挑性格溫和,能說會道,耐性極好的弟子擔任。李牧對此頗為認同,能當定逸師太這位暴脾氣的徒弟,性格不溫和都不行。
聽李牧道出來意,儀慧不敢怠慢,道聲“失陪”,便匆匆離去。
李牧坐在這里悠閑的品著清茗,打量著偏廳內的擺設。這恒山派不愧是佛門一脈,不論是一桌一椅,還是屋內擺設,都是樸素之極。
盞茶功夫,便有弟子來報掌門定閑師太有請,李牧不敢怠慢,整了整衣冠,跟著穿過幾重院落,進入內堂。
走進里面,卻發現這是一處佛堂,供奉著觀世音菩薩的佛像。有一位身著黑緇衣,滿臉慈祥,四十余歲年紀的師太正在蒲團端坐,雙手合十,抬頭打量著他。
李牧也不怠慢,知道這定閑師太比岳不群還要大上幾歲,只是內功高深,駐顏有術,才顯得如此年輕,趕忙行禮道:“華山弟子林平之,拜見定閑師伯。”
定閑師太笑道:“不用拘禮!”指著旁邊一個蒲團說:“佛堂簡陋,師侄坐下說話。”
李牧拜謝道:“多謝師伯。”
定閑道:“我與你師父幾年未見,岳先生近來可好!”
李牧語氣恭敬道:“托師伯的福,師父一向都好,這是來前家師寫給師伯的書信!”說著,從懷中掏出書信,雙手遞給定閑師太。
定閑接過打開,讀了一遍,然后饒有興趣道:“哦。原來是第一次下山游歷,看你年紀不大,你師傅倒是對你很重視呀!”
說著不等李牧開口,再次出聲道:“聽說岳不群先生坐下弟子不少,以大弟子令狐沖劍法為最,前幾年他曾隨岳師弟來過一次,與我座下弟子比試一番,劍法果真不俗。”
“這次既然放心你出山游歷,想必武功定是不差,不知比之令狐沖如何?”
李牧也不謙虛,想了想道:“若論劍法,大師兄更高一些,若論內功,弟子更深厚一些。”
定閑師太驚訝地看了他一眼:“看你年歲,應當不大吧,內力竟如此不俗。”
李牧道:“弟子今年十六歲。”
定閑笑道:“看來岳師弟又收得一位良才美玉入門,我倒有些著相了。”
說著雙手合十,宣了一聲佛號。
仔細打量幾眼,越發覺得這少年不凡。
定閑師太一時到頗有興致,與李牧閑談盞茶功夫,雙目微闔,低聲念了幾句經文,似有送客之意。
李牧不便打擾師太清修,施禮告辭而出。
……
恒山派占地廣闊,李牧出了佛堂,沒見知客弟子身影,這里是師太清修之地,也少有人至,只能自己走了。
恰好恒山的景色不錯,可以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