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過崖在玉女峰近峰頂之處,李牧山門,行到玉女峰另一側,看看四周毫無人跡,腳步輕點,便騰空而起,升勢將近時,于半空中凌空踏出三步,身子便又升起近兩丈高。
隨后,腳尖在于山壁輕點,身子又騰空掠起。如此片刻功夫,便到了峰頂。
雖沒上過思過崖,但既是思過之地,必有路徑,李牧站在峰頂四處查看,果見峰南往下數十丈,有一方圓十數丈的平臺,兩面臨崖,還有一條小徑通往此處,想必那就是思過崖所在。
他腳步輕點,來回幾個縱躍,仿佛山間靈猿,幾息功夫,便落在那方平臺之上。
果見有個山洞,旁邊山壁上寫著“思過”二字,正好找對地方。
這思過崖有些怪異,華山景色極美,樹木蒼翠,山巒迭起,這里卻是光禿禿的,寸草不生,更無一株樹木,相傳這里乃是玉女發釵上的一顆珍珠。是歷代華山弟子犯規后的受罰之處。
當然還有一層用意,因這里無草無木,幾乎鳥獸絕跡,受罰弟子面壁思過之時,不至為外物所擾,做到心無旁貸,如此一心參悟武功,必是事半功倍。
李牧也不知那刻有五岳劍法的密洞在哪,只知應該在山洞的某處石壁之內,他入得山洞,只見洞有七八丈深,里面光溜溜的,有一塊大石在洞中放著,大概是讓弟子思過時坐的。
大石右側石壁刻有字跡,李牧凝神一看,正是“風清揚”三字,以劍器所刻,鐵鉤銀劃,筆力挺拔蒼勁,入石半寸,其用勁之巧妙,讓李牧嘆為觀止,仿佛看到了一式絕妙劍法,細細品味盞茶功夫,李牧才意猶未盡,開始尋找密洞!
只是,山洞空間實在不行,一時不知從何處入手,只好功聚右手,用出家傳翻天掌的功夫,紫霞功內勁勃發,整只右手頃刻間便有一股紫氣環繞。
他屈指輕輕敲擊石壁,叮叮叮叮聲傳來,一雙肉掌不像是血肉之軀,倒像是拿個小銅錘在敲擊石頭。李牧順著山洞從頭到尾,一共兩處地方聲音有些異樣,都做了標記。
雖無把握,還是拔出長劍,來到靠近洞口的一處,長吸一口氣,紫霞神功全力運起,長劍上紫氣縈繞,一挺一送,一招白虹貫日刺出,快如閃電,一聲刺耳之極的磨擦身響起,長劍忽而一輕,直沒至柄,李牧心中一喜,難道找到了。
抽出長劍,才發覺得不對,怎么劍上沾滿泥土,里面不應該是空的嗎?
李牧順著劍孔,手中長劍一旋,石粒粉塵橫飛,瞬間便鉆出一個手臂粗的孔洞,李牧往里一看,半尺厚的石壁后面全是泥土,哪有什么密洞。
又來到另一處,功運全身,一劍刺出,直入石壁半尺有余,沒有半點反應。
石壁聽說就三兩寸厚,如有密洞,這一下便能刺透,顯然還是沒找對地方。
看著偌大的石洞,李牧無奈的搖搖頭,難道還能把石壁刺上一遍,不說這得耗費幾天功夫。畢竟山洞乃華山歷代弟子思過之地,在山壁上密密麻麻的劍孔,也不太好。
即便自己打開了密洞之后,以后也不好解釋,難道說我知道這有密洞,所以用劍在石壁上挨個刺了一遍尋找;還是說我來思過崖山洞中,用刺石壁來練習劍法,無意中發現的了密洞。
看來,還是順其自然,讓令狐沖發現吧,他若一直發現不了,再出手。
李牧想到這,退出山洞!
剛來到洞口,又看到“思過”這二個字,腦子里不免想起一些八卦傳說。
當年郭襄到處尋找楊過而不得,聽說楊過當年曾在華山論劍,便來了華山,只是山峰依舊,人已不在,不禁悲從心來,暗自神傷,刻下“思過”二字。隨后開創峨眉一脈,終生未嫁。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
李牧長嘆一聲,一路下了玉女峰。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