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了搖頭,聶云竹繼續撈她的菜刀。
……
中午,李牧和蘇檀兒一起用午膳,簡單的說了幾句話,蘇檀兒道:“相公喜歡詩會么?”
“詩會?”李牧道。
蘇檀兒道:“眼下是八月初,還有十余天,就是八月十五,秦淮河會舉辦燈會,也有多場詩會舉行。濮家舉辦的濮園詩會,算是比較有名的了,今兒給我們也送來了一張名帖,相公若是想去,檀兒可以陪相公一起去。”
李牧道:“詩會呀?豈不是要做詩。”
蘇檀兒笑道:“倒也不必,那天會有許多表演,還有各色花燈。如果相公有詩作的話,倒也可以拿出來試試。”
小嬋點頭:“是啊是啊,姑爺,好多表演的呢!”
娟兒在一旁附和:“燈也很好看,而且還有漂亮的煙花…說不定綺蘭小姐也會去表演。”
三個小丫頭嘰嘰喳喳的說了一陣,十四五歲的年紀,這個世界又缺乏娛樂,對如此熱鬧的場面顯然都向往不已。
李牧笑道:“好,有空閑的話,就去看一看。”
次日,秦淮河邊觀棋,無意中聊到了詩會。
一觀棋的老者說:“若說咱們江寧的詩會,還要數潘家的止水詩會,每年中秋詩會,那邊總歸有幾首好詩詞出來。哪年不讓無數才子趨之若鶩。”
一人笑道:“那是自然,潘家三代翰林,若是身有才學欲求聞達的,借詩會揚了名,也算有個門路。”
隨后又聊了幾個詩會,其中便有濮園詩會,濮家本是富商,有錢之后,自然想更進一步,總要往詩書方面靠,書香世家總比富商來的好聽。
于是花重金年年舉辦濮園詩會。
這到讓濮家這些年出了幾位有才名的子弟,比蘇家好不少,不過在世人眼中仍然算不上什么書香門第。
不過,濮家的濮園詩會卻是最奢華的,由六艘大船連成一艘,一整晚在秦淮河上漂流,飲酒吟詩看煙花,船上也會有各種表演。
前去的除了一些特殊邀請的文人,不少都是與濮家類似的商賈之家。
蘇檀兒的名帖就是這么來的,一方面附庸風雅,另一方面也是拉關系談生意的好地方。
只不過,濮園詩會場面雖奢華,與其他幾個最頂尖的詩會在文氣上是沒法比的。
聊了一會兒詩會,秦嗣源忽然道:“寧小友這次應該會參加濮園詩會。”
李牧道:“應該會去湊個熱鬧。”
秦嗣源笑道:“可惜,你若是潛心苦讀幾年,不是不能借此揚名。”
李牧笑了笑:“現在也不錯。”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