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提拿起短劍和打包好的小包裹,似乎有幾分不舍,不過她的性格也說不出什么軟綿綿的話,半晌,抱拳道:“多謝寧公子,咱們后會有期。”
李牧笑道:“后會有期。”
看著陸紅提遠去的背影,李牧收回目光,“任重道遠呀!”
……
又是一段時間過去,此時已經是初春時節,有了李牧的金錢支持,這段時間竹記的發展極為迅速,三十輛餐車已經全部制作完成,被推上了街頭,成了江寧一座靚麗的風景線。
江寧畢竟是一座三十余萬人的大城,集一省之精華,消費能力不差,聶云竹通過餐車的反饋,以及到處走訪調查,和李牧商議之后,決定再訂購五十輛餐車,爭取對江寧做到全覆蓋。
不過,有了八十輛餐車,推餐車賣小吃的生意,以后大概也就到這里了,在江寧不會再有太大的擴展余地
接下來,想擴大生意,就需要往其他方面擴展了。
這些李牧已有計劃,不過,竹記成立時間還是太短,盡管聶云竹干勁十足,目前也是草臺班的一個,沒有時間發掘和培養相應的人才。從外面招攬,竹記目前的廟太小,吸引力不大。
只能一邊發展,一邊鍛煉竹記的隊伍。
至于其他方面,李牧過得相當自在。
自和蘇檀兒圓房后,兩人關系更進一步,真正親密起來。
蘇檀兒的一顆心算是踏實了,人也輕松下來。以往兩人雖然相處的不錯,蘇檀兒總覺得自己這個結婚當天逃婚的小娘子,有點離經叛道,怕相公心生芥蒂。
以至于,總想費心費力地維持家的模樣;在飯桌上,也要主動尋找話題,權衡那些是對方感興趣的,那些話容易引起對方的不快。
如今,兩人更進一步,每天你儂我儂,自然也就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了,相處起來相當輕松愉快。
每天一起用完早餐,蘇檀兒坐馬車去商行,李牧則是出去逛街或者去書院。
小嬋有時候也不免苦惱,姑爺上街她作為小丫鬟跟著。姑爺若是去書院,她便不知該不該跟了,畢竟是讀書的地方。
這時候,姑爺多半讓她和娟兒杏兒伺候小姐,小嬋倒也樂意,她也不想天天和兩個小姐妹分開。
每天回到家,蘇檀兒總要膩在他身邊,把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分享一遍,這時候她狀態特別輕松,仿佛什么壓力都沒了,李牧有時會輕輕的抱著她,讓她慢慢的敘述著,不時輕薄一下,惹的蘇檀兒臉上嬌嗔不已。
李牧理解蘇檀兒的壓力,在如今這個時代,以女子之身,接掌家業,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一些方面大家要求的更苛刻,不能行差踏錯,總要表現的更優秀才行。
李牧甘愿當她的減壓對象,在蘇家蘇檀兒有些話也只能和他說了,比如某某堂兄堂弟在背后使絆子,某某掌柜在哪房的支持下搞小動作,這些她都一清二楚,但不好過于斤斤計較,壞了大局,只能私下里和李牧講。
有時,蘇檀兒也會說兩句怪話,開幾句玩笑。
比如聽說有士子或者書生邀請李牧參加詩會,或者喝花酒,被他推辭后。
蘇檀兒會煞有介事的問:“相公,聽小嬋說最近不少人請你去青樓赴詩會,怎么沒答應?聽說那里邊可有不少大美人。”
李牧立刻做出懊悔的樣子:“有這種事?那下次一定見識見識這些大美人。”
蘇檀兒輕輕掐他一下:“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