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舉起茶杯道:“多謝秦老好意,如今志不在此,過個一兩年或許會進京,到時再叨擾秦老。”
秦嗣源道:“也好,現在京城是個大漩渦,陷進去就身不由己,不卷入也好。”
說著又道:“這次出游,聽說也要去杭州。”
李牧道:“嗯!沿著水道,一路作船過去,先到揚州,再下蘇杭。”
“哪倒是不錯。”秦嗣源笑了笑道:“我在杭州有一好友,是一位姓錢的大儒,在當地影響力極大,好久沒聯系了,你這次去杭州替我帶封書信過去,遇到什么不好解決的可找他幫忙。”
李牧點點頭:“多謝秦老了。”
說是送信,其實也是送他一個保障,杭州畢竟不是江寧了,人生地不熟,有個地方實權人物就方便多了。雖然李牧不見得需要。
備好書信,秦嗣源看著眼前的宅院,嘆了口氣:“這宅子,以后怕是要閑著了,在江寧隱居八年,原本已做好在此終老的準備…”
李牧道:“想在此終老,您老怕是難了,如今天下正是多事之秋,既然出山了,以后怕是再難閑下來。”
秦嗣源笑著搖搖頭:“是呀!過了八年清閑的日子,大概把我這一生的福分都享完了,以后有的忙了。”
說著抬頭望向北方,仿佛聞到了那股從北方傳來的風云激蕩與鐵血的味道。
從秦府回到家中,又過了兩日,一切準備妥當,畫舫啟航,駛出江寧,沿長江向東,正式開始出游。
與此同時,為了抓住東南大亂和杭州之變的機會,李牧在東南的布局也悄然展開。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有危險便有機遇。
方臘造反,杭州之變,東南大亂,對武朝自然是危機,甚至造成東南糜爛,這一點連李牧也改變不了,他的勢力尚在發展,個人在這種大變局前影響有限。
既然改變不了大勢,那就要瞅準時機,在其中盡可能汲取好處,發展壯大自身實力,成長為能影響局勢的力量。
而這次東南大亂,就是遴選人才,快速擴張財富的好機會。
盡管,竹記很賺錢,目前仍在迅速擴張,未來一段時間會越來越賺錢。
但,畢竟是一家新成立不足兩年的商行,底蘊有限,想要擴大生意,開辟各地的市場,就需要開拓商路,打通各種關節,大幅擴充商行規模,吸引各種各樣的人才,這些都需要花大錢。
竹記推出了那么多新商品,雖然極受歡迎,利潤極高,大部分都用來新建工坊,打通各地商路,擴充商行規模上了。能抽出來讓他自由使用的利潤,也就四五十萬貫而已,未來幾年,大概也是如此。
直到徹底完成各地的擴張和布局,才能抽出大部分利潤,發展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