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眼中他不過是一個普通富豪,容易被當作軟柿子隨意欺壓。
就像雷英東,他聲名遠揚,與諸多機構的人物交情匪淺,無論是在內地那片廣闊的經濟舞臺上,還是在港島這個繁華的商業中心,都無人敢輕易招惹。
他的名字,仿佛是一道堅固的屏障,為他抵擋了無數潛在的麻煩。
在內地,擁有名氣與人脈,著實太實用了。
這一點,林耀算是有了切身體會。
此刻,他暗暗下定決心,要重新規劃自己在內地的發展策略。
不再僅僅滿足于低調積累財富,而是要在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土地上,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影響力。
盡管林耀在商業投資領域歷經多輪布局,投資總額如滾雪球般不斷壯大,已然超過港島的其他任何富豪。
可他的影響力雖在港島商界舉足輕重,但在更廣闊的內地,卻顯得相對低調。
林耀前往內地的次數相對有限,各類媒體對他的報道也甚少。
再加上他一直刻意保持低調,仿佛刻意隱藏在商業舞臺的幕后,很多內地人都未曾聽聞他為祖國所做的貢獻。
在大多數內地人的認知里,僅僅知曉有一位來自港島的世界級大富豪,積極回饋內地,投入巨額資金。
即便在商業圈子里,大家也只把他當作一位行事低調的普通商人,對他的了解僅此而已。
回顧上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一場席卷全球的風暴,所到之處,經濟格局遭受重創。
但內地憑借貨幣不可自由兌換這一堅固壁壘,成功抵御了大部分沖擊。
就像一座堅固的城堡,在風暴中屹立不倒,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
國際金融大鱷們雖如餓狼般虎視眈眈,覬覦著內地這塊巨大的經濟蛋糕。
卻因這道壁壘無從下嘴,只能望洋興嘆。
而港島的情況則截然不同,港幣與美元掛鉤。
這一緊密聯系如同一條無形的繩索,將港島經濟與美元緊緊捆綁。
美元若是“感冒”,港幣必然“氣管炎”。
在那次危機中,港島如同汪洋中的一葉扁舟,遭受了沉重打擊。
林耀對此感受頗深。
他親眼目睹了金融危機下港島經濟的動蕩,企業倒閉、股市暴跌、失業率飆升。
一旦下一次金融危機來襲,港島恐難以獨善其身。
在自己穿越之前,酒漆年那場空前的亞洲金融危機,至今仍歷歷在目。
當時,港幣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匯率波動劇烈,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只有祖國足夠強大,港島才能穩如泰山!
這便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
祖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策環境,是港島抵御金融危機的堅實后盾。
為了探究這個世界是否會再次爆發亞洲金融危機,林耀讓公司的金融團隊展開了深入分析。
團隊成員們收集了海量的數據,涵蓋全球經濟走勢、各國貨幣政策、金融市場波動等各個方面。
運用復雜的經濟模型和先進的分析工具,對各種因素進行細致入微的剖析。
最終得出結論:發生此類金融危機的概率已飆升至85%。
一想到亞洲金融危機極有可能再度上演,林耀的思緒飄向了上一次危機。
記憶如潮水般涌來,那時,南高麗與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和貨幣體系在危機的狂風暴雨中遭受重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