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郡外,鳳游郡中人家底自是要更為殷實些,衣裳緞面極好,且不少百姓皆是識文斷字,雖不見得才氣過人,卻也自有些書卷氣。大抵也是出于這等緣故,尋常百姓眼中,目不識丁只知喊打喊殺的江湖人,尤其扎眼,家中幼子倘若是有舞槍弄棒的半點端倪,更是要揪來一頓好打,才堪堪能解心頭怒郁。
于是鳳游郡這等分明是幫派林立的尚武之地,但似乎隱隱之間,兩者涇渭分明,尋常百姓與背刀挎劍的江湖人,近乎不曾有半點交際,且時常生出些恩怨,不過出于郡中馬幫如今聲勢奇大,故而江湖中人如今言語底氣,亦比前些年足了許多,官府中人亦無這等膽量,隨意偏頗是非,故而遇上兩者糾紛,實在有些無從下手捋順。
鳳游郡郡守府外,今日算不得冷清,先頭是郡中張家來訪,雖是口口聲聲說此行并未攜禮,更是不敢勞煩郡守大員辦事,就連入府時節家丁搜尋身上物件時候,都是一無所獲。誰人都曉得鳳游郡郡守向來不收重禮,即便是郡中至為富貴的張家,亦不允攜禮登門,若要入郡守府,則需先行過府外家丁搜身三趟,才可登門求見,此為規矩。
但今日張家家主親至,家丁亦是知曉這位家主的本領手段,搜身查物時候,自是有些松懈,這才令其將口中薄禮帶入府中,承至郡守眼前。
“張家主,你我平日私交甚厚,如今舉動,難不成是要壞愚兄的名聲”郡守府正堂之中,有位器宇不凡的中年人合上面前錦盒,抬頭戲謔問道,問責之間,面色已是奇差。
“小弟絕無此意,”下座男子接連拱手賠罪,“相交已久,豈會不曉得兄臺府中規矩,不瞞兄臺,早在兩三載前,張家老輩便屢次差遣小弟前來奉禮,其中最為金貴者,不下幾十萬錢,正是深知兄臺向來不愿接禮,才推辭拖延至今,可今日卻是不能再藏掖。”男子年紀,也僅有而立上下,但只憑言語舉止,便是極通進退,且瞧來頗為豪爽。
“為何”郡守蹙眉,頗為不滿,商賈之道在他這等歷來熟讀文章的文人看來,全然不可入廳堂,之所以與這位張家主交好,不過是因后者學識,的確深厚,相談時亦有得遇知音之感,可今日一事,倒是引的這位郡守爺好生慍怒。
“馬幫勢大,行事無忌,這鳳游郡本是應當官家做主,可前者興盛之后,卻難免有越俎代庖的僭越意味,”張家主苦笑,并未隱瞞太多,反是如實道來,緩緩講道,“漕運通商乃至賭坊勾欄,本就是各路商賈謀生立命的行當,如若想在鳳游郡中將錢財流轉開來,總歸需得商家接手,可如今大半行當卻是流落到江湖幫派手里,憑所謂江湖義氣與手頭兵器管轄收銀,如何想來都是極不合理,已然引得原本鳳游郡商賈心中憤懣。”
說到此,張家主嘆氣,兩掌微屈行禮,“小弟自知兄臺一向不曾將商賈擱在眼中,畢竟一者讀的乃是圣賢文章,安邦定郡韜略,而另一者不過是于俗世之中耍些銀錢買賣,渾身上下除卻銅臭之外,唯有伶牙俐齒與滿腦搜刮貪斂,擺明不得進大雅一列。”
“可人總要吃飯不是商賈一剛向來不入上三流,乃是人盡皆知的常理,但之所以存留至今,便是能令更多人吃得起飯食,養得起家眷,而自打馬幫逐步接手這些行當之后,江湖中人吃得越發講究,尋常百姓,飽食之人卻是愈少,再者本就不通商道,許多生意接到手中,平白做黃,并不可盈取幾分利。兄臺熟知歷年庫府收支,想必更是體恤百姓,不妨叫人查驗一番,鳳游郡如今,已是遠不比以往那般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