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簡元拓倒也不曾含糊,簡短言說邊關數地營盤當中,兵卒心境皆是低落,既無加官進爵前景可盼,又無祿增添的好處,當下時局仍維持太平,但凡太平一日,就可言尋常兵卒一不得出頭,單瞧現如今朝堂之上的武官,大多見蒼翼皓首,就可得知武關調零,更因文官余一事,壓得武官不得升遷,自是怨聲載道。
甚至一路簡元拓一行人,曾見過那等刻意食不過腹,伴裝是朝堂給養錢糧不足的軍營,對于幾人到訪很是有些倒苦水伸冤屈的意味,卻是不巧皆被識破,可也能從中窺見到些許端倪,便是重文抑武之風盛行,使得軍中積怨頗深,然而長久不能解去這等隱患,邊關守軍疲蔽,當真如是有朝一日關下戰事再興,不提逐鹿一事,即使自保都是捉襟見時。
于是每當簡元拓提及一處時,上齊圣人的面色就陰沉一分,到頭來然有些鐵青意味。
不單單是因為知曉簡元拓所言不虛,更是因為知曉簡元拓小小年紀就是性情相當油滑,少有樂意直截了當明言,而今日卻是有備而來,絲毫不曾將言語回轉,甚至將現如今朝堂搜羅來的大元線報都擺到眼前去,同上齊邊關兵馬一一比對,而后塵埃落定似得出一句,尚如主庭部曲更替為上齊眼下邊關守卒,不出三月,大元即可改姓燕。
“京師乃是國本,不可易主,需一國之權,皆系于兵鋒之上,尚如內不可平安叛,外不可拓疆御敵,一國淪喪與否,全然不可憑文人三寸舌根,舞文弄墨,口誅筆伐生生罵死外敵,故而即使是不愿承認,兵鋒乃是天子劍,若仍是無半點好轉,臣便要斗膽要言,國本已失。”
直到往后許多年,這位上齊關子都依稀記得,平時節很是隨和儒雅的荀公子,說這話時,斬釘截鐵,滿身鋒芒皆現。
如欲替關子執劍。
顯示本書月推薦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