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也就不閃了。
而我這邊依舊氣勢很足,完全沒有退讓的意思。
店老板瞪了一會兒,還是選擇了退讓,他低頭嘆了口氣,用不是很好的語氣說“我叫梁超,邢襄本地人,一百一十七了。”
我怎么看著他才六十左右的樣子。
不過這樣的事情我也不是第一次見了,驚訝過后便也接受了。
我繼續問“這陰店開來作甚”
梁超道“我剛才說了,我在等一個人。”
我問是誰。
梁超道“就是你那鏡子里面的人,不過前幾天那幾個闔麟的人來見我的時候,已經替我查清楚了,我等的人,已經不在了,她死了十多年了。”
我疑惑道“鏡子里的莫非不是她的魂魄如果是,你應該早就知道她死了。”
梁超“哼”了一聲說“那鏡子寄托了太多我的思念,已經有了靈氣,說的通俗點,它有了自己的記憶,若是再給它百年,它可能就會有自己的靈識,到時候便會成為一個精怪了。”
聽到梁超這么說,我不由醒悟了過來,怪不得我在鏡子和框上摸不出其他的氣息來,那是因為,其他的氣息根本就不存在。
鏡子里面也沒有臟東西。
我又問“鏡子里面是你的愛人嗎”
梁超點了點頭。
我這邊語氣也是好了很多,接著便說了一句“我可以聽聽你的故事嗎”
只要梁超肯講出自己的故事,那我想知道的事情,自然也就可以通過他的故事了解了。
包括闔麟想得到的東西,或許也會出現在他的故事里面。
梁超看了看我,然后忽然笑了笑說“聽我這個老朽講故事嗎,可以啊,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
我道“我這個人最不缺的,就是耐心了,您慢慢講。”
此時我借著藥酒壇子的反光,看到夜宵店的門外,已經聚集了十多個人影。
他們穿的衣服花紅柳綠的,就好像是死人下葬的時候,隨葬的紙人。
梁超先是沉默了一會兒,然后慢慢地說道“這事兒要從很久之前說起了,大概是民國十七年的時候,那一年的元宵節恰逢立春,邢襄城大城樓那邊有燈會,我便趕了二十多里去湊熱鬧。”
“臨出門的時候,師父給我算了一卦,說我一步邁入孤老劫,回首百年終是空,我當時不明白什么意思,現在懂了。”
“哦,忘記介紹我的師門了,我師父在邢襄城西,城隍廟的管事,我隨師父在廟中修行。”
“而我的孤老劫,就要從那次元宵燈會上說起。”
“緣來便是一眸意,再見兩眼已深情”
說我這兩句詩,梁超久久沒有說話。
他已經陷入了回憶之中。
我沒有催促,而是耐心地等著他。
又過了三四分鐘,梁超才說“我初見她的時候,她正在一盞花燈上寫下了這句詩,旁人問她這句詩是不是寫給自己的意中人的,她卻說,是寫給有緣人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