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幾只利箭同時射向在河邊飲水的人群,這是一直跟在二哥身邊的弓手射的,雖然是獵戶的軟弓,但對付這些布衣無甲的人殺傷力極大。
喊殺聲混著哀嚎聲,不待他們反應過來,就從山口兩邊涌出大批拿著農具、長槍等各式武器的臉上涂黑的青壯,向著已經炸開了鍋的官府兵丁那殺去。
劉澤倒是沒有直接沖下山去,因為他們這些戰斗力不強的后勤人員的主要工作不是沖殺:一是因為距離有點遠,跑下去都沒了力氣,二是他們有更重要的任務,即在山頂敲鑼、搖旗廣布疑兵。
對此安排劉澤倒是極為詫異,這二哥果然不是一般人呀,兵法挺熟呀
從山頂可以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河雖然不寬,但是一群人擠在一起沒個隊形,如果想一起過河還是有點難度的。
況且手上也沒有兵器,不遠處就是二哥的伏兵,正快速奔跑而來。
伏兵四百多人分成三撥,正面戰線最寬,人數也最多,有近三百人,二哥帶著核心的四名弓手和十幾人跟在戰線后面壓陣,準備隨時支援。
兩翼各有五十來人,從左右河岸邊包抄。一陣弓弦響動,遠遠地就能看到四只長箭破空而去,因人群極為密集,射出無有不中的,慘叫聲哀嚎聲接連不斷,更加重了人群的混亂程度。
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畢竟隨身帶著腰刀的人極少。
沒兵刃的民壯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慌慌忙忙地,水性好的直接跳河逃,其他的紛紛跪地投降,反抗抵擋的那是一個也沒有。
民壯們就像受驚的羊群一樣,混亂很快就波及到處于最中間的騎兵們。
身穿公服的十幾個騎兵情況還稍微好點,他們都簇擁在馬典吏周圍,看這情景,應當是還想沖殺反抗一波。
遠遠望去,這十幾人就像海灘上的一堆沙堡,毫無遮擋地直面席卷而來的伏兵,伏兵的速度太快了,沙堡眼看就要被風浪徹底吞沒。
快要交鋒時,騎兵突然分成了兩隊,一隊人急忙給馬匹掛上馬鞍裝具,另一隊人結陣步行,直接就向著伏兵最密集的地方沖了過去。
只見沖鋒的兩名無馬騎兵接連中箭倒地,在那痛苦地掙扎,剩余的人也毫不卻步,如閃電般沖上河灘,大聲喊殺,雖僅僅五人,卻也殺出了氣勢。
他們組成一個三角陣型,為首的馬典吏手持線槍,發覺桿子近了身就搶中線直接刺倒,一槍一個,不斷前進。旁邊的騎兵打著掩護,都拿著長槍相互配合,看那架勢就像只發怒的豪豬,直接洞穿了沖在最前面的一波伏兵。
“穩住穩住向我集合”滿臉猙獰之色的馬典吏怒吼著,“不準退,不準退后退者斬”
他同時將線槍插入土中,抄起弓箭對著最前面的伏兵連射十幾箭,人潮中即響起一片慘叫。
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高手威懾力實在是太大,眾人又沒有甲胄防護,一眨眼的功夫就中箭撲倒了十余人,大家伙面面相覷,都不敢再上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