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大發展的時期上
若說擴張農村的主要目的是擴大產糧區與兵源地,那占領縣城和衛所的意義就是為隊伍了農村所稀缺的工匠、材料等等一切必備物資。
所以這不,劉澤的第一桶金來了。
宜君縣雖小但也是五臟俱全,它本就是交通要道之所,所以往來交易的物品肯定不會少。劉澤的目標也很明確,糧食、布匹、鹽巴、鐵料、煤料等等基本物資全部都要,之前的所有村鎮的儲備都加起來也比不上這縣城的零頭,所以劉澤決定可得好好利用這次打進宜君縣的機會,擴充軍需,以備日后。
與之前占領澄城類似,但更加激進,所有縣城內外一貫地一視同仁,分田分地分浮財,當然,這些只是最基本的,此次打進宜君縣城,連城里大戶的糧錢都得分凈。
趕在天亮時分,整個宜君縣就已經被劉澤拿下來了,等到了巳時,也就是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一時,后續的部隊也都進城了。
劉澤在龜山下的縣衙坐鎮,那打從進城就沒合攏過的嘴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極好,初步統計結果已經出來,光是縣庫和城中商人的糧食加起來就足足有近萬石。
更別說還有煤炭和各種土特產了,宜君縣的西部即使是在現代也是中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渭北煤田北緣,現在雖然還未徹底開發,但是也有零星產出。
更有高樓坬鄉附近的零星的儲藏褐鐵、砂質褐鐵,分布呈窩狀礦脈,雖然因復蓋層厚,品位低,儲量不大,但這也是相對的,最起碼有192萬噸以上的總儲量。
更有一個寶藏地,那就是衛所城。
在明朝的衛所制度可不僅僅是一個詞而已,而是一整套系統,衛所實際就是一個小城,除了軍事作用外,還有民政、經濟職能體系包含在內。
衛所城中有軍營有居民區有衙署,倉庫、校場甚至還有各種廟宇,比如財神廟、文廟、風神廟、河神廟、龍王廟等等,更有隨軍商人的集鎮草市,居民區的主要居民就是軍人親屬,通常也就是軍戶,別以為軍戶全部都是一群被軍官壓迫的奴仆,這其實是一種偏見,墮落是循序漸進的,在明代有四分之一的進士都是軍戶出身,連那那鼎鼎大名的張居正都是軍戶出身。
只是到了明中后期才越來越爛,但其中仍然有可取之處,最起碼對于劉澤是這樣的,因為這衛所里有兵器制造機構,澄城就沒有,誰讓那沒有駐扎副千戶所呢。
早在明朝建立初期,在朝廷尚未建立統一武器制造機構的情況下,就允許各地衛所自造武器。前期有過一段時間的監管,但到了明朝中期后,由于邊患和各地叛亂日趨嚴重,所以朝廷就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允許各地衛所自造銅炮、手銃等火器。
還有個違反常識的情況,那就是京城工部所屬的武器制造因為貪污腐敗監管等等問題,其制造的價格貴、質量差已成為常態,而邊關附近的工坊卻好得多。
這也就意味著這次收獲遠遠出乎意料。
兩名士兵用擔架抬著之前受傷的楊澤明也來到了大堂,劉澤關心地看了楊澤明幾眼,正準備問候幾句,左手上卻突然一陣劇痛傳來,因為劉澤身旁的陸婉兒正在那專心致志地給劉澤的左手解開繃帶,重新用酒精清創消毒呢,這樣重新包扎后傷口會愈合得更好,也能防止感染。
劉澤在那疼得呲牙咧嘴,恨不得把手下的桌子都捶碎了,卻不想地上躺著的楊澤明這時候心情大好,在旁邊一臉磕到了的表情,掩著嘴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