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雨中小火把壓根點不燃,只能靠著油布等易燃物,并倒上火油,才能在雨中堅持住,沒辦法,劉澤只能將幾輛雜物車也潑上火藥、火油燒著,隨著又幾大堆火焰的升起。
劉澤終于長舒了一口氣,剛剛的怪叫也嚇了他一跳,某一瞬間竟真的以為有鬼怪之類的。
石板上顯示適宜生存的位面可不代表沒有危險。
“所有人披上油布,原地待命,不準隨便走動”
這里所說的油布是在柔軟的絲綢等布匹上涂上一層桐油,這樣就制成了簡易的防雨防水的油布了。
這種工藝有文字記錄最早出現在東漢,到了北宋時,甚至出現了專門的油衣作坊,到了明代已經極為常見,普及到百姓之中。
可以用這種油布只做雨傘,也可以用來制作雨衣,跟現代雨衣區別不大,甚至還有單獨的雨冠,也就是同樣油布制成的防雨帽子。
只不過對于窮人來說,斗笠和蓑衣會更加的便宜。
蓑衣的制作材料多種多樣,通常都是就地取材,只要是表皮光滑,防水性能強的植物,都可以制作蓑衣,最常用的是莎草、蓑草、棕絲棕皮、蒲葵葉、油葵葉等等。
蓑衣一般都是兩件套,上面是一件短斗篷,下面一件類似裙子,為了方便勞動,手部沒有特別遮擋。
再配上同樣材料制作的斗笠,那就齊全了。
這里劉澤采用的油布是三角形設計,底部24米長度,另外兩邊都為2米長,每人一塊油布就可以用作防風擋雨之用。
用法是將油布攤開直立,頂端用繩子或鉤子固定在樹或柱子上,高度一般為胸部上下,底邊兩段用釘子固定在地面上。同樣方法適用于墻壁、斜坡和壕溝等地,必要時可以把底邊倒過來當作頂部。
也可以將其披在身上,作為簡易雨衣。
“醫療兵去救治傷員”
“等待天明”
劉澤下完命令后才有空看向周圍的環境,他們現在還是在之前的丘陵頂部地貌,戰壕、胸墻、物資、人員等等所有都是一樣。
唯一的區別是他們的這個山丘像是被切下來一般,三百米之外就是遍地的砂石、礁石、遠遠地可以隱約望到后方山巒疊嶂,前方怪石嶙峋。
在剛剛那道閃電帶過的亮光中依稀可以看見一些東西,總的來說,他們現在正在海邊,一面是黑漆漆的山林,另一面的四百米之外就是懸崖,礁石遍布,寸草不生的石頭坑坑洼洼,其下就是一片黑暗,只能聽到滾滾的巨響,偶爾借著閃電的光芒還能看到下面是泛起白浪的潮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