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爐的作用是把鐵礦石中的鐵加熱使其熔成液態。但是鐵水在加熱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碳。因此得到的鐵水含碳量非常高,古代沒有去除碳的辦法,所以從高爐出來的鐵只能鑄,不能鍛,所以也叫鑄鐵。
同時,原材料及燃料中的其它雜質也影響鐵水的性能,所以在冶煉過程中需要去除掉。
你可以用粘土,鋼板,或者磚來建造高爐,你可以把高爐想象成一個頭小肚子大的煙囪,靠近底部的爐壁開高低兩個口,低的是出鐵水口,高的是出渣口,在出渣口上方的位置再加幾個口,這個就是送風口,而頂部就是投料口。
鐵礦石先粉碎,摻入石灰和爐渣,加水,然后燒結無需用高爐。
煤炭隔氧加熱,制成焦炭。
從高爐投料口投料,一層焦炭一層鐵礦石,然后燃燒加熱就行了。這個過程可以連續進行。
因為沒有蒸汽機,劉澤把鋼鐵廠建在河邊,用水力來驅動鼓風機和攪拌機。
這里的鼓風機主要為了給蓄熱爐風力,有蓄熱爐和沒有蓄熱爐鼓風的煉鐵效率不可同日而語,至少三倍以上的差距。
將品質高的鐵礦石煉成優質生鐵水,然后將生鐵水灌注在熟鐵片上,熟鐵因為碳的滲入而變成了鋼,生鐵也因為脫碳而變成了鋼,這一方法比炒鋼法容易掌握,比百煉鋼省時,能大大提高鋼的品質和產量。
也可以將生鐵和焦炭直接煉鋼,也是上述同樣的方法原理,主要原理是控制鐵中的碳含量,可以觀看爐中的碳花數量來確定。
煉鋼工作中,人不能直接觀察到爐內所進行的一系列理化過程的變化,只能憑借爐口的火焰變動情況間接判斷爐內的情況。由于沒有很好的儀器可以自動控制轉爐的整個操作過程,所以操作主要是根據工人由吹煉過程中火焰、火花的特征對爐內情況的判斷。
這種利用視覺的觀察判斷以鑒定冶煉情況的操作,稱為“看火操作”。
看火操作帶有憑經驗操作的性質,不到純熟地步,煉鋼工在操作時很難斷言自己吹煉的一爐鋼的質量究竟如何。
例如,煉鋼工把火焰所表示的溫度判斷錯了與冶煉過程所要求的正確度數不符因而造成低溫鋼,不能正確掌握火花特征因而難以控制含碳量,以上情況就造成了鋼質量波動的問題。
“看火操作”和其他勞動活動一樣,包括著從感覺、知覺到思維一系列的心理過程。對火焰特征的認知、分辨屬于感知過程;
為了更好地比較不同爐的火焰特點,煉鋼工需要在頭腦中保持以前冶煉時火焰特征的映象同時了解這種特征與冶煉效果的關系以便調整這一爐的吹煉情況,這屬于記憶過程;
要了解整個冶煉過程的規律性,對復合刺激物作綜合判斷則屬于思維過程;
這是一項極為極為復雜的操作,當經過看火操作確定含碳量后,就可以關火開爐澆筑鋼錠了,此時的含碳量只能估算做好記錄,測試完鋼材質量后長此以往才能獲得穩定質量的鋼材。
煉鐵廠的高爐承擔了將鐵礦變為鐵水的工作,是整個鋼鐵生產流程的核心,完整版的煉鐵則要上萬步這是一項極為龐大的工程,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劉澤此時沒有那么多要求。
經過長達幾個月的多次實驗,民眾軍第一座可以正常持續產出的全磚結構的四立方米小高爐終于投產了,雖然小高爐生產的生鐵只有區區日產五噸,在現代屬于小的不能再小的產量,但這終于使民眾軍終于能夠獲得遠超其他勢力的大量優質的鋼鐵。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