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原理就是在燃燒硫磺的時候加入部分硝石,可以提高硫酸的產率。這一反應的機理是硝石在燃燒中生成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可以氧化硫磺燃燒過程中出現的二氧化硫,最后生成三氧化硫。
方法非常簡單粗暴,但是大力出奇跡的典范,當年發明這種工藝的英國人就專門開設了一個工廠,主要生產設備就是一百多個這種大玻璃瓶,然后雇傭一大批工人晝夜不停地重復投料,點火,加蓋子。
缺點是每次投料量都不能太大,否則生成的氣體將會使瓶子炸裂開,當年的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也是用過類似方法,用的容器就是劉澤使用的大水缸。
最終的結果很是順利,第一次雖然成功制取的硫酸數量很少,但總算是有了方法。
制作火帽的另一重要物資就是酒精,因為此次隨軍攜帶的醫用酒精很少,只能到這個時代另想它法。
制酒精先要制酒,制酒首先要制作酒曲,原材料也非常的簡單,就是一些路邊上的野草之類的,采集起來就能夠制作成酒曲了,當然剛開始沒有母曲制作的效果會不太好,但是多做幾次,重復一下,其酵母含量提高了,質量就會好得多,需要注意的是溫度是關鍵,最直觀的結果就是表面不是白色的話就不太好的。
首先去野外采集各種野草,把這些野草采集帶回作坊之后,先用清水洗干凈,然后徹底晾干水分。
除此以外一些糧食比如說大麥、豌豆也是可以制作成酒曲的原材料。
比如大米50斤,辣蓼草3斤,扁豆葉、竹葉、田邊草、桔樹葉、桂樹葉各100克。
把所有的野草全部切碎,曬干之后再與大米混合在一起,然后把粉末放進大盆里面。往粉末里面加入3740度左右的溫水,邊加水邊攪拌,一直到能捏成團,又不滴水的時候就可以了。
把這些粉末捏成一個一個的小圓球,先把小球放進竹筐里面,和稻草一層一層間隔地鋪上去,再把竹筐放到陰涼通風的墻角底下,先鋪上稻草,再把竹筐放上去,上面再蓋上一層稻草,發酵個3天左右。
如果發現稻草上面有水珠的話,就要把它們掀開,以此降溫通風,以免溫度太高,把酒曲給燒壞了,等到酒曲自然冷卻之后,就把它取出來晾曬,曬干之后,就是我們要用的成品酒曲了。
然后開始釀酒,按照順序一步一步來,只要掌握好發酵溫度,多試幾次,出酒率慢慢就上來了。
第一步是選好發酵用的糧食。用的比較多的有高粱、玉米、大米等。另外還可以加一些輔料,比如大麥、小麥、豌豆、小米等。
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的糧食,釀出的酒都有自己不同的風味。所以等糧食足夠、釀酒熟練了以后,劉澤準備將其作為商品出售,詳細試試不同的糧食組合,看哪種糧食放一起,味道會最好。
第一步先要進行適當地粉碎。這種子里面的淀粉才更容易發酵,最終轉化成酒精。
粉碎以后,浸泡一下,讓糧食充分地濕潤,放置一會。
接下來,將粉碎的糧食蒸熟。
蒸熟以后,拿出來,冷卻到室溫。
將酵母和糧食均勻地攪拌開。放入密閉的容器中,開始發酵。發酵過程比較長,根據所用的酵母不同,總耗時大概12個月也有的1020天,具體要看情況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