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命算是保住了。
迫擊炮炮擊這等可怕的場面,是他在明軍從軍中從未經歷過,現在主流炮彈都是實心彈,與之不可相提并論,暗自慶幸自己僅僅受了輕傷,與這些倒霉蛋相比還是好些。
一顆并不大的鑄鐵彈體從空中墜落,砸在地上,形成一團火焰,劇烈的氣浪將周圍的建筑連同行人一起掀飛,殘肢斷臂,血肉內臟花花綠綠的場景,跟他面對西虜,所見到的連盔甲都備不齊,僅有弓、少量火門槍和小炮的遠程武器是截然不同。
此時空氣中還飄蕩著一種令人作嘔的味道,那是焦糊的肉味,他很想盡快離開這里,他覺到自己的受傷的右臂愈發疼痛,雙腿像是被壓了一塊石頭,漫長的降兵隊伍一眼看不到頭,他不知道這是戰場恐懼癥的表現,即使是老兵也可能出現的狀況。
甕城內打起火把,班慶濤帶領醫療隊到了傍晚才到華亭,首先第一個任務就是對戰斗中受傷的軍民進行基本的醫療,然后將開始更重要的防疫工作,明末各地大疫橫行不得不防,為此劉澤從第三世界的國內招募了上千人的龐大醫療團隊,特別是傳染病方面的專家也以邀請出國開會的名義拐了十幾個來。
隨著第三世界國內形勢的嚴峻,劉澤乙本人也出國了,以后的人員補充將變得困難許多,不過這些都是劉澤乙該煩惱的事情,這些被欺騙而來的專家們到了這里倒還是盡職盡責,醫者父母心,班慶濤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在他看來,大明西北的公眾健康水平很低,在這種糟糕的環境下各種大疫的記錄也就不足為怪了,特別是窮人,衛生條件差,村鎮發生經常性的瘟疫,不過已經習以為常,沒幾個人會在意。
特別是明代中期以后中國進入了一個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
萬歷、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波及華北數省的瘟疫首先在山西爆發,這場席卷華北地區的瘟疫實際就是鼠疫。
旱災肆虐,逃荒保命的不只是難民,老鼠也需到處尋找食物,較大數量的老鼠進入人類的居住地也就順理成章了。鼠疫桿菌通過寄存在它們身上的跳蚤將病毒傳染給了難民,而難民的遷徙流動又使病毒延伸到更大的地域。
華北地區作為明末農民戰爭后期的主戰場,天災人禍并至,明末大瘟疫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醞釀。
班慶濤想要知道更多的細節,然后開始查找史書記載,越看越心驚,腦補出這樣一幅慘況
在崇禎1014年間,中國華北連續發生了4年的干旱,崇禎十四年,山西北部一處春旱荒原上,一只因體內鼠瘟病菌滋生,堵塞了消化道,不能吸食血液的跳蚤,跳到一只灰鼠身上,拼命撕咬,結果被咬傷的灰鼠,身上就多了一種鼠疫病菌。
瘟疫細菌在這個比跳蚤還要大上許多倍的地方繁殖得更快,十幾個小時后,這只鼠開始發燒,內臟開始潰爛。當灰鼠死亡的時候,它身上的瘟疫病菌就會傳染給附近的小鼠,然后再由一家老鼠傳染給另一家。
常年的干旱,食物的匱乏,讓老鼠變得更加虛弱,免疫系統也變得越來越差,很快,整個區域就被瘟疫覆蓋,干旱和缺水也使得鼠疫菌繁殖得更快。
沒過多久,一大群帶著細菌的老鼠就因為高溫而變得燥熱起來,它們四處尋找水源,而在這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老鼠被感染,加入到了遷徙的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