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現在隨著占領區人口的驟增,新的隊伍終于擺脫了原本的窘境。
只有各地民兵隊伍成了武器大雜燴,各地退役的火繩槍、燧發槍、火帽槍等都被淘換了個遍。
正規部隊和主力部隊都以56半自動和81杠為主力武器,唯一的區別只在于重武器比如82迫擊炮和85式機槍的數量。
之前民眾軍采用排隊槍斃散兵隊戰術,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只會這種原始戰術。
隨著武器的升級換代,一支現代火力的部隊已經擺在劉澤的面前,而劉澤自然會優先考慮使用這支部隊來發揮更大的戰斗力,雖然這支軍隊的作戰模式充滿了教條主義,新兵們甚至剛剛放下鋤頭,但那也得看跟誰比。
唯一限制戰斗力的只有這種現代武器裝備的軍隊所需要的彈藥量龐大無比,光靠現在大明的道路運輸條件是無法滿足需求的。
因此他們只能依靠鐵路來運輸物資以確保戰爭的順利進行。
與一般人想象中的馬不停蹄攻城略地不同,民眾聯盟在攻占洛陽后選擇了穩扎穩打,他們利用長達兩個月的時間來鞏固勝利果實、修煉內功。一邊解決農村基層農會建設問題、一邊進行鐵路建設、一邊進行部隊新建整編工作。
他們的努力都是為了而后的雷霆一擊做準備,當再次踏上戰場時他們將以更強大的姿態出現,第二階段解放全大明正式開始了。
崇禎二年七月初,明廷頒布詔令,崇禎將袁崇煥麾下的精銳之師作為核心,調動四方駐軍,袁崇煥晉兵部尚書,并節制河南、湖北、安徽等地的兵馬,總督統領號稱五十萬實則十五萬的龐大軍力。
此舉旨在畢其功于一役,徹底粉碎民眾軍向中原腹地進軍的企圖。
在邸報之上,崇禎公然指斥劉澤妖言惑眾,所謂后世穿越之說純屬虛妄,并嚴令各地府縣備戰戒嚴,或許是汲取了民眾聯盟公開檄文中的歷史教訓,即“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賞罰太明而至于不能罰,制馭過嚴而至于不能制”。
此次,崇禎皇帝對敗退的朝廷將官竟然表現出了難得的寬厚與安撫,全無往日的嚴苛之態。
然而,劉澤并未將袁崇煥放在眼里,對于從遼東、京師出發的兩萬精兵以及附近省份調來的各地兵馬,他亦不以為意。
他真正擔憂的是湖北、安徽等地的兵馬調動過慢,無法及時參與這場大會戰。一旦勝局既定,那些兵馬退回各地,反而可能節外生枝。
他更傾向于在平原地帶一舉殲滅敵軍,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和以后的麻煩。
“委員長。”王善保指著地圖匯報道,“據我們中央情報局派出的小組傳回的消息,袁崇煥已經抵達鄭州,其他各地的明軍也在加速集結。他們以汝陽、汝州、登封、鄭州、焦作為中心,布下了一張天羅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