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個騎兵。”
何群喝了一口水,他年齡最小,不像其他人那么淡定,可仍有閑情數著被擊斃的敵軍,“39匹馬,這下我們有戰馬了。”
段敬仲說“還有最少兩天時間,這片沒水源,水得省著喝。”
話音剛落,老天爺就是喜歡捉弄人,幾片雪花落下。
“隊長,下雪了”
何群翻身躺著,張開嘴“這下我們不缺水了。”
轟隆隆的又一陣震動傳來,對面的騎兵又派出來幾股,狙擊步槍又一次準確地命中了已經竭力躲閃奔馳的騎兵,幾百米的距離內,活像個靶子。
訓練場上的活動靶。
在視線之外,更多的騎兵在人馬尸體外圍,不敢靠近,左右包抄繞行。
“隊長,要打嗎”
“重機槍和槍榴彈都不許射擊,別把他們嚇跑了”段敬仲繼續補充一句,“狙擊手繼續射擊500米以內目標。”
段敬仲嘴里叼著根枯草一手扶著車載機槍,一手端著紅外望遠鏡觀察著遠方的火光。
這座僅僅百米高的土丘附近集中了第一軍和第二軍所有的特戰隊,共計六百余人,相當于一個加強營的兵力。
正面兩公里的防御寬度,覆蓋了通往寧遠城最便捷的通道,這座無名山丘此時便成為了寧遠的門戶。
這條明末最著名的寧遠防線,北側崇山峻嶺完全無法支持大軍行進的糧草輜重,靠海的這條狹窄的平原路線在孫承宗和袁崇煥的精心安排下,設置了密密麻麻的堡壘據點,在真實歷史線上,山海關為后方補給中心,錦州至寧遠至山海關一線為堡壘前出,形成了一條折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二十年的硬骨頭。
直至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才最終失效。
周圍一線的特戰隊戰士們一直不停的在構建工事挖掘戰壕,陣地前方升起一堆堆篝火,這是為了防止八旗兵夜襲設置的,山丘上豐富的枯枝為他們了充足的柴火。
在夜幕降臨前兩小時,他們這個近百輛車輛組成的龐大隊伍占領了這里,消滅了幾波八旗兵的探哨后,險而又險的堵住八旗主力前鋒,更后面的則是那支高達五萬人以上的龐大隊伍。
山下的八旗騎兵始終在一里外的林地邊緣活動,這個距離是他們付出了近百名精銳探哨生命得出的安全距離,傍晚的機步槍火力完全打蒙了八旗這支前鋒。
人數懸殊極大,不過武器代差同樣大,特戰隊的士兵們已經做好了戰斗的準備,大部分人都顯得很放松,這幾乎就是一場狩獵。
山丘北面五里處,數十股建奴騎兵如同巨網張開,他們不斷的在這寬度兩公里的防御陣地外圍試探,再遠點的則更加深入到這片陣地的后方,這是他們對付明軍的老套路,遮蔽戰場與探查敵情。
通常明軍在這些精銳探哨的擠壓下,將變成聾子瞎子,即使再多的力量也發揮不出來,只能被各個擊破,這次的戰術同樣達到了前鋒主將正黃旗的額駙納穆泰的心理預期。
因為在他眼中,甚至比之前接觸過的明軍更加順利,甚至沒有一個騎兵阻攔,就被他順利探查到這支火器異常犀利隊伍的底細寬四里縱深不過一里,固守不足百米高丘陵地區,人數不足千人,全部步兵,再后方直至寧遠城都無人馬阻攔,各堡壘雖未投降但也是據守不出的老樣子。
唯一的不同是火器太過犀利,射速又快又遠。
此時天已逐漸暗了下來,段敬仲通過無人機看得清清楚楚,八旗兵的陣勢,在遠處樹林后方他們已經展開了戰斗隊形,也就是說,夜戰不可避免,看來之前的交火并未讓對面的八旗兵喪失作戰信心。
不過沒區別,都一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