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新的民眾軍報紙送進管理處帶來了另一個震撼軍情,東虜建奴盡其全國之兵,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皆出征浩浩蕩蕩往山海關而來。
此時明史中吳三桂放清兵入關的故事已經在管理處廣為流傳,按照報紙上所說,民眾軍已派楊澤明帥第一軍大部前往迎敵,報紙上沒說的消息這些原大明將帥也能輕而易舉計算出來,第一軍還有小半在山東地界,這么算下來,此次楊澤明所帥民眾軍主力也就僅兩三萬,加上各地投降的明軍,人數還不一定有建奴的多。
特別是原遼兵將領,如袁崇煥、趙率教、滿桂等人,此時更是激動,雖然知道民眾軍軍力強盛又有諸多現代化武器加持,但同時也知道民眾軍缺乏大隊騎兵,機動能力并不強,此時他們擔心的是民眾軍步兵在遼東這片平原上被滿清騎兵所乘。
他們大多不知道之前民眾軍與他們主力決戰之時幾乎都是收著手打的,能盡量減少殺傷就減少,當時進軍京師發現抵抗異常激烈后,甚至停軍通過攻心戰和斬首戰術來取勝。
袁崇煥擦了擦眼睛,確定自己沒有看錯報紙上所寫,他站起身在房內來回踱步,心情澎湃激動,手都在顫抖,鼻子都酸了。
幾乎同樣動作的如趙率教、滿桂等人皆是如此,平遼一直是他們心中的魔障,特別是讀完明史神州陸沉后,南明覆滅的憋屈,更是讓這些名臣大將們一直壓著一股火氣。
一生的勞苦結果換來的是一場空。
這天深夜,袁崇煥、趙率教、滿桂幾名遼東高層聚在一起討論久久不愿散去,最后由袁崇煥主筆,洋洋灑灑的寫了一篇東虜的文章,其內詳細闡述他們所熟知的建奴作戰戰術還有各種重要情報,連夜交于管理處朱處長讓其轉交民眾軍高層。
勝利毫無異議,只是這篇東虜更加側重于建奴所轄勢力分布,軍力所在等信息,再加上遼東山川地理、人口聚集地等情報,袁崇煥等人更希望的是減少民眾軍的損失,畢竟地球儀在管理處也有,地球很大,世界更大,他們的眼光也隨之跳出了原本的框架。
而且有一個明軍高層將領所共識的是,民眾軍各級將領,尤其是中低層的戰術指揮能力和謀略水平極低,唯一憑借的是火器太好、將士敢于拼命而已,通常都是直來直往,正面對陣。
僅有的幾次斬首行動也是憑借武器裝備偷襲。
雖然這并不是完全的事實,明軍們始終不知道民眾軍的無線通信技術和無人機高空偵查手段,但也能體現出民眾軍的短板,短期培訓快速升職帶來的缺憾往往是行動教條主義,有著第三世界退伍兵支援還好,一旦更底層的細枝末梢部分,便會出現各種問題,特別是民眾軍尤其好重用自己訓練的,而厭惡直接招募明軍精銳,最多的是將這些明軍俘虜整編成類似于紅毛蠻的仆從連隊使用。
以上情況尤其以小股部隊遭遇戰最為突出,在特定山林等復雜環境下,十人明軍家丁精銳甚至有能力殲滅裝備單打一步槍的同樣人數民眾軍,但隨著人數增加,比如到連級別后,突襲的短兵相接效果驟降,十倍明軍都難以對敵一個民眾軍連隊。
這也是劉應遇在陜西群山中的經驗之談,交流的時候引起了眾多明軍共鳴。
熱火朝天的討論并未持續多少天,緊接著又傳來的消息則是八旗主力覆滅,生俘皇太極等八旗一眾高層,如阿敏、岳托、濟爾哈朗、阿巴泰、阿濟格、多鐸、代善等眾多熟悉的老對手都在其中。
而且最重要的是做到這一切的是純用第三世界武器武裝起來的僅僅六百余人特戰隊。
報紙上刊登的大捷消息,也與日常報紙捷報相同,甚至沒有用上大字板面印刷,仿佛殲滅八旗軍僅僅是件小事而已。
頭版頭條竟然是抗災消息。
失落,不被重視的失落。
袁崇煥等幾人瞪大了眼睛相互面面相覷,這個時候,他們才清楚的明白民眾軍的實力,他們自己落入了橫跨三個世界,可稱之為最強大的政權之手。
大明亡的不冤,好好改造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