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志也是驚訝了一下。
“這么多”
“嗯,不行,這錢我得收好了,找個地方放好,丟了就要人命了。”
王秋菊說完,四下在那里找地方塞。
深怕這“巨額”財產被人偷了。
楊小樂看著楊廣志,笑呵呵的說道“爹,這下大姐上學,你不會說沒錢了吧”
聽到這話,楊廣志沉吟了一會。
沒回答他,而緩緩的問道“你知道現在的工分和以前不一樣了嗎”
楊小樂疑惑了一下“怎么了有什么不一樣”
心里估計猜到什么了。
楊廣志抽了一口煙,這才緩緩的說道“以后產的糧食大家一起吃,也就是說不分什么小孩和大人了。”
“對啊,這我知道”
這個楊小樂自然是知道的。
聽到這話,楊廣志輕輕頷首,繼續說道“吃的一樣,那家里勞動力多的不就吃虧了嗎勞動力少的不就占便宜了嘛就像我們家一樣。
糧食一樣吃,那干活的人有多有少,就不公平。
所以隊長說了,那就把糧食和豬肉以及生產隊的產出,按照多少錢折算成工分,年底結算家里工分不夠的,要用錢來買工分。”
說完以后,看著楊小樂說道“你大姐如果不去上工,這工分的缺口,按照一年口糧糧食,蔬菜,肉食還有其他來算,得二十塊左右去買工分,加上上學一年大概要10塊錢,一年就是30塊錢缺口。
這還是你大姐的,你,老四,老五,你們4個人,一年下來,不少的缺口。”
看到這里,很多人明白以前農村孩子不讀書了吧
目光短淺嗎
有這個因素在,但是更多的還是無奈。
上面的可能寫的不夠細,打個比方,如果一家3口人,全都是勞動力,另外一家7口人只有三個勞動力,那吃喝都在一起不分了,3口全勞動力的肯定吃虧,那吃都吃了沒辦法,那就花錢買工分。
沒工分怎么辦
那時候社員年底是分紅的。
按照1工分多少錢,你家要是不夠,就拿分紅去沖,分紅少分,后者不分,甚至不夠的還倒掛。這就是倒掛戶的來歷。
深入的解釋還有,但是不能再進一步的解釋了,再解釋就要被關進小黑屋了。
以上的內容和解釋來自一位79歲老人,44年生5年從農村生產隊考入縣中學。僅供參考。
聽到這話,楊小樂沉默了一會。
而此時王秋菊剛剛把錢藏好,也是一臉無奈的看著兩人。
家里這兩個人算稍微能定大事的人,自家男人雖然是一家之主,為人太老實了。
老三雖然是個孩子,但是打小就聰明。
所以兩個人其實可以談談的。
至于她,平時咋咋呼呼,但是真的當家,還是得楊廣志。
楊小樂也知道這個情況,面無表情的抬起頭來說道“爹,其他的我就不勸你。你和娘商量好就行了。
不過我也說說我的看法,不能因為大姐是女孩子,就放棄了離開這里的想法。
是就這樣讓大姐以后在農村生活,重復著你們這樣的生活一輩子。
還是你不要臉皮,拿這錢給孩子上學,用兩年的時間搏一搏大姐的未來。
當然了,我可以給你保證,大姐要是上初中了,我保證她以后能上的了中專,那時候她的戶籍就跟著學校走了。也就不存在欠著村里工分的說法了。”
楊小樂說完看一下兩個茫然的人說道“還有就是,大姐去縣城上了中學,按照現在的規定,中學生是29到31斤,大姐是女孩,應該是29斤的口糧,可以直接花錢在食堂買,吃的差點,吃窩窩頭就自己帶的咸菜,一個月也要不了多少錢。你們自己考慮一下吧”
隨后扭頭就離開了。
說不失望,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又不能怪他們,每個人考慮的事情都不一樣。
打開房門,幾個人都不在了。
楊小樂看了一下外面,熱熱鬧鬧的,一陣的奇怪。
正要等他出去的時候,大姐高高興興的跑了回來,手里還拿著一些錢。
當他看到大姐本來及腰的長發,現在變成了一頭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