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我知道了,你吃飯吧”
這個時代人的思想是很難一下轉變過來的。
在這代人的眼中,掙再多的錢也沒有一個大學生重要,也沒有一個鐵飯碗重要。
別說這個時候了。
九幾年下崗大浪潮的時候,人們寧愿拿一半工資,都不愿意做個體戶。
感覺那是丟人的事情。
在很多后世的人看來都感覺這是愚昧。
但是真的是愚昧嗎
這是每個時代賦予人們不同的精神。
因為現在不是金錢至上的年代,喜歡錢多點,但是錢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
見他答應,王秋菊點點頭。
深怕家里的大學生苗子就這樣糟蹋了。
看了看沒做的面條,敲了一下趴在收音機前的大姐“怎么不做飯啊”
“嘿嘿,聽的忘記時間了。”
大姐揉揉頭,嘿嘿一笑,隨后趕忙起身“我現在就給你們下面條。”
“算了,你們聽吧,我自己去弄”
老娘勸阻了她,隨后自己下面條了。
楊廣志抽著煙也是稀罕的湊了過來,這玩意可是好東西啊
隨后在那里嘀咕了一下;“小樂,這收音機等你哥結婚的時候給你哥吧,你以后結婚再給你買一個。”
聽到這話,楊小樂不在意的點點頭“行啊,反正我結婚還早呢,你可得給我弄一個啊”
收音機現在也是好東西。
誰家結婚能拿出來這個東西,哪個女方不得夸一下。
要知道三轉一響到了七十年代才在普通老百姓家里普及。
現在還是三十六條腿的時代。
等后面還有七十二條退,最后才是過度到三轉一響。
現在結婚湊齊三轉一響的,基本上都是老同志,或者是干部,不然很難湊齊這幾樣東西。
大院里明面上有這實力的,只有史靜一家了。
收音機的事情就這么過去了。
晚上老爹和老娘兩個吃著面條,總感覺怪怪的,好吃,但是說不上來。
渾然不知這里面放了雞蛋。
楊小樂瞅著天色,悄悄出去將板栗給王建軍給送去了。
晚上一直到了八點半,廣播已經沒有聲音了,幾個人這才意猶未盡的關了廣播去洗洗睡覺去了。
第二天一早,按部就班的去索爺那里練功。
白天沒事干也就沒有到處亂跑。
兩天時間就這么過去了。
這天早上,楊小樂一家人都整裝待發,早早的就起床了。
因為今天是開學的日子,也是幾個人第一次去新的學校。
“不要我們去嗎讓你爹跟你們去吧”
王秋菊給幾個人收拾著書包和文具盒,對著楊小樂問了一下。
楊小樂擺擺手“不用,你帶大姐去初中就好了,喜子和小麗我帶去就行了,又不是什么大事情,再說了,不就這幾步路嘛學校我去過。”
一共就二里地,走路也就十幾分鐘。
比在公社時候要近太多了,以前得走五十多分鐘,要是繞道得一個小時。
聽到這話,王秋菊想了想,最后還是點了點頭。
反正大院里的孩子基本上都在一個學校。
楊小樂看著大姐對著她交代道“姐,你以后放學上學跟小棗一起。”
大院里一個初中的有5個人。
除了他們倆,還有板兒爺家的大兒子李光南,還有王大爺家的大孫子王學文,以及對面的趙建軍。
大姐聞言點了點頭知道了。
喜子想到什么對著她說道“姐,你別和趙建軍玩,那天他都說我們。”
聽到這話,大姐笑了笑“行,我知道了。”
聽到外面上學的動靜,楊小樂帶著兩個小家伙就出去了。
學校不遠,而且院里一堆在一個學校的人,基本上都是成群結伴去學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