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劉援朝和劉解放兩個人進來了,身后跟著田寡婦家的小棗和小桃子。
“小美,我們來看看你們家收音機”
田小棗看著大姐在那里和面,笑呵呵的說了一下。
大姐聽到這話,笑呵呵的說道“收音機有什么好看的啊在那里呢”
嘴上無所謂,但是心里卻是美滋滋的。
劉援朝看著弟弟劉解放也去湊熱鬧,便對著楊小樂笑道“小樂,你也在房老師那個班啊我聽我弟說了。”
楊小樂點了點頭“嗯,在一個班呢你呢就不準備上學了嗎”
聽到這話,劉援朝抓了抓頭,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嗯,我和建國兩個都不上了。”
“現在單位都不招人,你們怎么辦”
劉援朝聳聳肩也是無奈的說道“我也不知道呢怎么就不讓招工了呢真搞不懂。早知道去年下半年招工的時候我們就該去托人找個班上。”
楊小樂呵呵一笑。
誰能想到去年下半年干了兩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情呢
說著說著,正要說話,他將目光看向了被幾個人圍起來的收音機。
此時收音機里傳來了一個女播音員鏗鏘有力、慷慨激昂的播報
“中會通過關于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提出人民公社“在城市中應當繼續試點”
共產主義不再是遙遠的將來
要把職工特別是婦女從繁瑣的家庭勞動中解放出來,更好地投入生產,大食堂必不可少,各家各戶就不用開火做飯
職工們都上班去了,孩子誰管呢那就放在”
聽到這個,楊小樂頓時明白過來為什么學校讓學生必須都在學校吃飯了。
城里也要吃食堂了。
不過還是有區別的,這城里的食堂是需要從自己定量里扣,吃多少拿飯票或者糧票買。
區別還是挺大的。
至于為什么農村都這樣了,城里為什么還要辦。
那是因為消息傳達不了的問題。
楊慶文解散了食堂,把糧食分了各回各家,這是逼不得已的事情,也是在公社默許的情況下偷偷干的。
至少縣里還不知道。
或者說,知道,但是往上就不知道了。
畢竟上面還沒有說出食堂解散的決定。
得。
學校開始了,這街道家里還遠嗎
平時在家招呼孩子洗衣做飯的王大娘、趙大娘、孫福剛剛生了孩子的媳婦,以及搬過來沒多久的沈大娘,估計都要解放出來安排工作。
不對,沈大娘沒戶口,應該不算在里面。
不過他記得城市化公社的時間好像很短,短倒讓人很難記得這事情,所以當人們說到公社都記得是農村。
其他幾個人都是好奇的聽著,但是沒有一個人聽出來這背后的意思。
這新聞都播報了,估計今天大院里就要開大會了。
劉援朝看著大姐正在往篦子上弄玉米窩窩頭,笑了笑“小美,你們家做這么多啊”
大姐捏著窩窩頭,一邊笑道“這么多人呢”
聽到這話,劉援朝笑了笑,跑去一起聽廣播去了。
中午到了吃飯的時間,幾個人這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老娘和大哥回來,沒有一個人提吃食堂飯的事情,楊小樂見狀也沒有去提,只是把幾個人在學校吃的事情說了出來。
至于他們吃食堂的事情,他也只是猜測而已。
等著后面會有人通知的。
老娘雖然奇怪為啥會有這樣的規定,但是她還是點點頭“學校讓你們咋做就咋做唄,正好也省得中午回來燒了。我和你爹到時候隨便對付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