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宇宙。
在孤立系統的演化中,根據薛定諤的貓這一理論,雖然在現實只能觀測到一種結果,但在量子之外,萬象是處于疊加態。
宇宙也自然被包含其中。
如果人類觀測到的時間與空間不是唯一的現實,而宇宙的邊際又是無限的,處于永恒的膨脹之中。
那么理所應當,當這種膨脹一遍又一遍地發生,甚至可能會無限地發生,就會形成具有自身特性的獨立宇宙。
每個因膨脹而獨立的宇宙也會繼續膨脹,從而形成一個多宇宙的世界,就像吹泡泡一樣,;先人類本身所存在的宇宙,可能也是在某一天的某一刻,用這樣的方式誕生的。
也就是說,人類生活在一個由無限數量宇宙構成的“多元宇宙”中。
這是根據物理規律衍生出的理論。
那么,倘若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如果個體擁有了可以輕易毀滅,創造無數個宇宙的力量,那么他就是能以多元宇宙級別自稱的生命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流淌于羅蘭的體內的力量是完美的無限,但它們的存在的形式,卻并非通常的宇宙構成,而是羅蘭基于自我的概念構造出的軀體。
從細胞到肌肉,骨骼,血液半分不少。
這與就在羅蘭眼前的宇宙畫布,世界之海中,那些閃爍著光輝的氣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這種構成上的大相徑庭,無法改變存在形式的相似。
這片以單體宇宙為單位形成的無垠之海中,他也不過是最特別,最強大的那一個而已。
就像沒有天敵的狩獵者所處的地位一樣。
殺人鯨,虎鯊,大白鯊,就算從無數敵人手中奪得了海洋之王的寶座,但這個稱號并不能改變本質上的事實。
生命就是生命,海洋就是海洋。
“呼……”
羅蘭深吸了一口氣,眼眸中只剩下了最后一絲清明。
他已經完全無暇顧及周圍的一切,以模擬創星圖為橋梁,魔神的軀體為容器,多元宇宙的本質正在他的軀體中瘋狂的醞釀。
恍若身處母親懷抱一樣的觸感并不是羅蘭的錯覺。
而是成為更高層次的生命后,感知接收到更多信息時的自我定位。
這也正是羅蘭此刻的心靈幾乎被理智與欲望吞噬殆盡的原因。
剛出生的嬰兒與野獸是最相似的,目的只有活下去。
用哭泣喚來保護者,用哭泣喚來延續生命的食物,用哭泣來表示自己生命的存在。
在獲得懵懂的理性之時,在學會察言觀色之前,它們正是難以被定義,徹頭徹尾的怪物。
既擁有人類的未來,也包含著野獸的生存本能。
所謂的生存——即是最單純,卻又接近無限的欲望。
而這份欲望與這達到無限之大上限的過去進行碰撞,相互調整的時候,就會誕生比無限還要大的源頭。
“求道還是霸道,這是個問題……”
羅蘭沉吟著,輕聲低語著。
他還記得在型月以永劫之理的悖論循環中,從未來出現的理之化身bb,對他說出過這樣的忠告。
無需糾結二者的優劣,先成為宇宙就好。
當時的他還有些疑惑為何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畢竟理論上來說,這種和道路息息相關的東西,應該從第一步就決定好傾向才對。
“現在的話,稍微有點理解了呢……”
羅蘭轉過頭,望向漆黑的天空。
在這片混沌的毀滅中,他就是唯一的光。
與循序漸進的生命樹不同,由道路升華而來的理,從來都沒有什么選擇的傾向,它就是自我的具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