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aatba西海城南,蘭心書院。
清脆悅耳的朗朗讀書之聲由內而外,傳至街頭巷尾,仔細聽去,卻能驚訝發現那竟都是女子所發之聲。
只不過街坊四鄰,來往行人對此倒是一副習以為常的模樣。
巷子口有賣餛飩的老翁笑瞇瞇地為攤位旁的一老一小兩個游方道士盛出兩碗餛飩。
“這毓秀夫人的蘭心書院已建立數十年,不僅教人讀書識字,更有禮儀茶技,女工廚藝,養身立命的本事,教導出不知多少誥命、閨秀,據說有的還飛上枝頭,進宮做了娘娘呢”
老道士喝了一口餛飩湯后不禁笑呵呵道“老丈對這毓秀夫人推崇得很吶”
“我家孫女不才,有幸在書院修過幾年詩書女工,算術廚藝。”老翁語氣帶著幾分自豪道。
大周之中女學雖不說鳳毛麟角,卻也很少有大張旗鼓辦起來的。
更多有些家底的人家還是以請先生、西席入府教導為主。
臟兮兮得小道士扒拉著碗里的餛飩,嘴巴鼓鼓地問道“哎呀,這么說來老爺子您家孫女定是許了好人家啦”
老翁一副你鄉下人的模樣“誰說學了好本事就得嫁人了,我那孫女可是以毓秀夫人為榜樣,如今已是去往偏僻鄉里開設女子私塾去了”
老道士聞言亦是不免驚嘆拱手“老丈開明得嘞”
這時旁邊有歇腳的貨郎打趣道“你這老貨,逢人就炫耀你那寶貝孫女等也有了夫人這般成就再提也不遲”
老翁哼哼反駁道“夫人這般的人物可是天下少有我家孫女路還有得走呢。不比伱女兒如今三年抱倆,過幾年你怕是能抱外孫了”
貨郎察覺老翁話語之意,不禁嘲諷道“你家便是有閑錢燒的女娃娃只認得兩個字不做睜眼瞎便罷了,還真想培育出個女狀元不成,又不能封妻蔭子”
老翁忍不住吹胡子瞪眼道“我看你是吃不著葡萄反說葡萄酸毓秀夫人可是得了當今陛下御賜牌坊,歷任府臺大人稱贊,享六品女官俸祿的”
“我家孫女日后能有其幾分福緣便足夠了”
貨郎也知這老頭子最是寶貝他那孫女,也沒選擇繼續辯駁,扔下幾個銅板便擺擺手離去。
老道士見狀不禁一笑,隨即好奇道“貧道和小徒自東土而來,途徑此地,不想竟見有這般賢德之士。”
“如今里面那聽學的不知都有什么人”
老翁嫌棄地收起貨郎丟下的銅板后解惑道“知府、同知,還有周遭一些縣老爺家的嫡庶女都有,還有一些遠道而來的人物,身份便不是我們能知道的了。”
“像平常人家的女兒自然也有,而且夫人有教無類,平等而教,就連知府大人都干涉不得呢。”
老道聞言臉上難掩驚嘆之色“想來這造福一方的舉動,知府大人也樂見其成吧”
“誰不說是呢”老翁顯然與有榮焉。
不多時。
便見蘭心書院散學,門口自有家仆、嬤嬤迎上去,等候自家小姐出來。
兩個上了年紀,孔武有力的中年婦人將院門打開,隨即便有一位位儀態萬千的少女走出,再他們之后便是一批稚齡女童。
最后便有一位,頭發花白,衣著樸素,氣質從容溫和的老婦人緩緩走出,身旁跟著一容貌端莊的中年女子,二人朝著學生們揮手道別后,方轉身回到書院。
“學生倒不是很多”
老翁聞言笑呵呵道“夫人雖養生有道,可到底上了年紀。只有大小兩班,并且小班是交給其大弟子看顧。”
老道士恍然點頭“原來如此。”
“老丈可知這城里是否有道觀廟宇,也好方便我們師徒二人掛單落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