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決戰幾分鐘之內就結束了,攻守雙方所剩兵力定格在二十二比九,進攻方以微弱的優勢奪得最終勝利。觀眾對這場精彩的攻防戰開始探討研究,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總體上認為攻擊方采用的戰術合理,日常訓練刻苦,在最后關鍵時刻得以體現。在這個利于防守方的場地獲得最終勝利,進攻方取得了大多數觀眾的贊賞,普遍認為作為防守一方的指揮官墨守成規,最后關頭分兵是最大的敗筆。
王仁智也在思索總結這場戰斗,他認為這場戰斗勝負的關鍵在于輕甲戰車和飛彈的運用,一輛輕甲戰車的價值絕對大于一個只有步兵輕武器的步兵班。回憶起剛才觀看的上一場戰斗,作為進攻一方顯然犯了急于求成的錯誤,致使輕甲戰車損失一輛受損一輛,雖然最終取得勝利,但這種慘勝不足為取。
在擁有絕對火力優勢,戰場地形幾乎對交戰雙方相同的情況下,王仁智認為這不能稱為勝利,如果在真正的戰場發生這種情況,在后續戰斗中后續乏力必會失敗。由此他體會到為何樊田高邢凱等人為何渴求重型武器裝備,以磐石軍目前的戰力,如果面對擁有輕甲戰車和榴彈炮的同等對手,如果沒有占據有利地形,恐怕無法逃脫被全殲的命運。當然指揮官的臨場正確指揮,單兵技戰術訓練素質,磐石軍的信念,后勤保障等方面因素,同樣不可忽視,都會左右最終戰局。
幸好昨晚的準備會邢凱等人制定了針對輕甲戰車的戰術,不然的話看見剛才發生的一幕王仁智絕對會立馬趕回去召集邢凱等人開會。接下來連續兩場戰斗,一場以進攻方的失利告終,另外一場進攻方失利幾成定局,可見地利對左右最終戰局的作用不小于重型武器裝備,某種程度上甚至更重要。之前的兩場戰斗不清楚,后邊的兩場防守方完全放棄前邊的防守,收縮全部兵力集中在地形最為有利的地方,也印證了地利的重要性。
一共十九個場地同時進行攻防演練,每場用時少則半個小時多則一個多小時,二百八十三支參加比武隊伍,時間比較緊張。組辦方為了搶時間中午不休息,怕耽誤下午比武磐石軍中午飯提早半個小時,留下一個參謀繼續在現場觀摩比武,其他人抓緊時間回來用餐。邢凱上午觀摩了三場戰斗,這三場雖然全部以進攻方獲勝告終,但是場場都是慘勝,他認為磐石軍并不是沒有獲勝的可能。
利用中午飯時間,邢凱把班排長召集在會議室用餐,進行臨戰前最后一次研究部署,通過觀摩上午的三場戰斗過程,大多數班排長認為應該效仿上午聯盟軍第三十六軍的第一場戰斗。第三十六軍雖然最后失利,但是成績并不是太差,他們各擊毀擊傷一輛輕甲戰車,因此得到一百五十的加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失利的損失。
平時研究部署第二天采取何種戰術應對措施時王仁智基本不發表意見,今天通過觀看幾場戰斗,他認為不應該把寶貴的飛彈用于針對擊毀難度較大的輕甲戰車之上。判定勝負的依據主要是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因此應該把重點放在減少自身傷亡殲滅對方有生力量之上,輕甲戰車如果沒有步兵配合同樣不堪一擊,如果付出代價不高可考慮攻擊輕甲戰車。說到最后時王仁智對大家說道“在你們這些在旺蒼軍校經過深造的行家面前,我是個外行,我只不過談談上午觀看幾場戰斗后的感受,希望和昨晚安排的具體部署不發生沖突。邢參謀長你們抓緊時間研究部署,盡量不要對昨晚的部署調整過大,以免朝令夕改容易給戰士們之間造成不解,最多稍微個別調整調整。”說完話王仁智趕快離開會議室,他的意見和大多數班排長相悖,繼續留在會議室難免影響有些班排長發言,既然放手就徹底放手,何況他一個外行瞎指揮也不應該。
回到房間還有點時間,王仁智抓緊時間躺下瞇一覺,平語涵和白曉麗等人還在會議室開會,他得在房間里等一等她們兩個人。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迷迷瞪瞪中被白曉麗進屋叫起來,胡亂搽把臉出來一看,邢凱和平語涵都在等自己,一問之下才知道參加比武的人員已經出發有一陣了。
剛上路邢凱便匯報中午的準備會,剛開口就被平語涵打斷道“參謀長老大中午才說過他是個外行,他最多提提建議參謀參謀,他又不像你參謀后邊帶個長,帶了長說了才算,你這個內行用不著給一個外行匯報,說了老大也不懂。”
白曉麗不樂意的問道“那按你的說法老大就是個無用的擺設我們倆干脆就不用去現場,那我剛才還叫老大干嘛不如就你去現場督戰,參謀長也可以趁機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