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過廢舊設備和原材料后,娜娜和楠楠不像開始那么拘謹,恢復到和王仁智在一起的狀態,小小也放松參與,相凌空這時才明白不是王仁智不尊重自己,而是他向來這么做已經成為習慣。此時四個人輪番發言,個個都有資格做王仁智的老師,給他補上關于各國各地企業股份的相關知識,以及股份交易有關規程的課。
現場幾個人都是富豪,娜娜兩人也曾經是富豪,談起這些都有發言權,幾個人給他補了一番課程后,王仁智這才明白,似川江能源以及娜娜兩人家這樣的獨資企業少之又少。之前他認為獨資有獨資的好處和缺點,合資有合資的好處和缺點,各有利弊,世界本就應該豐富多彩,看投資人的喜好決定采取何種方式。
不料實際上并不是他所想的這樣,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危險無時不刻在一旁虎視眈眈威脅所有人,特別是以匯通天下為代表的資本大鱷。這個世界其實最不缺的就是資本,只不過絕大多數資本被極少數人掌控,掌握大量資本的富豪猶如嗜血的猛獸,到處尋找吞噬的獵物,遍地撒網網羅獵物。企業經營者稍不留意,不是利潤被資本竊取便是控制權丟失,因此各方富豪為了自保,采取各種自保措施,其中最多的就是橫向聯合,相互持有對方企業的股份。
為了確保企業控制權,抗衡外地資本,參與橫向聯合的大多是本地富豪,這其中也有本地富豪占地利優勢,清楚企業經營狀況的因素。不過這種措施非常脆弱,在資本大鱷利誘下,企業丟失控制權的情況時有發生,關鍵在于利益大小,當然這利益必須足夠誘人,不然出賣朋友的富豪很難在本地立足。
相凌空的通達橋梁設備制造廠他只控制兩成多股份,川江各方富豪擁有四成左右股份,控制權牢牢掌握在川江本地。但是現在卻面臨尷尬的處境,洪災后普通富豪自保都很難,那有能力施以援手,錢星瀚等有實力的富豪需籌集資金站穩川江市場,也沒有能力幫助相凌空,最關鍵的一點是大伙都認為這艘船過大,一旦沉沒損失難以承受。
獨資企業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但是娜娜和楠楠的現實就是個很好的教訓,一旦出現重大失誤導致虧損,一家老少都被視為企業資產抵債。合資企業哪怕欠下巨額債務,大不了一拍兩散宣告倒閉,只要控股不超過百分之五十,屬于經營不善清產核資時不牽扯家人,因此很少有企業董事長掌控一半以上的股份。
國家聯盟各國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大相徑庭,門檻高的企業資產不得低于五億金幣,門檻最低的只需一千萬即可,大多在五千萬以上。為了確保企業控制權和人身安全,很多富豪投資建廠后尋找合作伙伴相互置換資產,然后才申請在資本市場交易。王仁智這才明白,不是川江富豪不施援手,而是橋梁廠前途未卜,富豪自身需要資金,又懼怕加重損失,因此不敢出手,實際上其中部分富豪的損失也很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