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朗逸的民生日報報社總部位于昭通,華亭、隆武、甚至旺蒼等設立了多個分社,從發行之初的三天發行一期四開八板,目前已經改為隔天出版一期,發行量由守刊五萬份到現在的三十五萬份。時朗逸強調報紙堅決不準許帶有任何傾向性,完完全全報道與民生相關的新聞軼事,特別是各地經濟發展情況,物資需求價格等等消息。
對于發生在川康境內的這場戰爭,民生日報也有一些報道,提及成氏時也很少把成氏以反面角色稱呼,貶義詞也不多,不過提及聯軍時雖然也以中性立場稱呼,可往往不經意間總偶爾會有那么幾句褒義詞。由于民生日報總能在第一時間報道出雙方的最新情況,因此許多發行量超百萬的大報也轉載民生日報的文章快訊,等于變相給民生日報打廣告。
國家聯盟各方注意到這場戰爭,最早就來自民生日報,民生日報不但有文章分析預判,并且還配有偷拍的照片,身穿不同軍裝的聯軍在一起訓練,成氏構筑防御陣地等等。聯軍各部大量采購軍事物資補充彈藥,即有聯盟軍的資料,又有在川康的見聞,雖然民生日報剛剛發行非常年輕,但其所屬記者敢于深入川康草原,足以引起同行注意力。
民生日報以報道與民生相關的信息為主,信息面覆蓋很廣,其中有許多偏遠角落的消息,國家聯盟范圍內均有涉獵,一份新開辦的小報,聘用幾千記者和信息員,同行普遍認為,恐怕撐不了多久。聯軍發布討敵檄文,民生日報第一時間全文轉載,聯軍高層無法采訪,普通軍官也怕泄露軍事秘密,民生日報從普通士兵哪里挖掘素材。
雖然不清楚聯軍何時出征,但聯軍進入大草原,與成氏發生的幾場戰斗,雙方大約損失情況等等,民生日報都是第一個見報。之后聯軍進軍草原腹地,奪得王家窩棚,發生在王家窩棚的一場大戰,進軍將軍嶺武田山,發布成氏附屬限期歸降公告等等,無一不是率先見報。
熊背梁道路正在擴寬,路況大為好轉,污水治理正在進行,進展情況,如今每日通過熊背梁的車輛比半年前道路未修繕前增加三倍等等也有報道。大半年以來時朗逸始終在為民生日報忙碌,迅速增加的發行量讓他感到辦報也是一個生財之道,有他親自掌握,陳蘇丹清楚不用擔心不愿意見光的東西見報。這段時間時朗逸忙著面試應聘記者,民生日報雖然是個新生的小報,暫時還算不上大報,可發行量迅速躥升,各地開設的分社,分明辦報伊始老板就瞄著一流大報,因此跳槽的記者編輯等紛紛主動登門。
最令各界同行佩服的是,正在四處尋找成氏殘余的聯軍遍尋不見,民生日報竟然刊登一篇專訪,一個名叫成映皓的成氏子弟,呼吁聯軍不要禍及成氏家眷。如果不是民生日報誕生那天起,從未有任何傾向性,真有可能被誤認為成氏的喉舌,這名深入大草原的記者可算冒著生命危險,敬業精神令人欽佩。
聯軍發布公告之后,成氏附屬紛紛歸降,據民生日報報道,截止二月十日,主動歸降的成氏附屬共計六萬三千三百多人,近四萬各類槍支,彈藥若干。這些歸降之人有許多只是曾經作為成氏勞工,修筑防御工事,運輸物資,做飯的廚子等等,聯軍一一登記造冊后便放其回家,待日后調查落實后給予答復。
國家聯盟各方明白成氏大勢已去,聯軍這招釜底抽薪十分狠辣,徹底抽掉了成氏復蘇的底牌,聯盟軍當初如果不是把這些人視為成氏一員,恐怕就沒有成氏肆虐大草原上千年的歷史。聯軍僅此一招,便使得成氏失去幾萬所屬,多年積攢的槍支彈藥毀于一旦,當然這和聯軍大量殲滅成氏嫡系主力也有很大關系,如果成氏主力未受重創,這些成氏附屬沒有歸降的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