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種少府求見。”
小宦官邁著碎步,躬身穿過甘泉宮外長長的回廊,始終保持著只用半個腳底與地面接觸的方式行走,步伐輕得像是在飄。他隔著簾幕深深行禮,低聲通報。
“哦,是種卿”
劉協止住董貴人的琴音,示意她先轉到屏風后面,自己仔細整理了一番有些凌亂的衣服,朗聲吩咐道“快請進來。”
種平跟在小宦官身后,在曲折幽長的回廊中穿行。
搞不懂修這些東西的意義到底在哪里,別的不說,就這陰氣森森的,走的時候真的不會聯想到什么恐怖故事嗎總感覺劉協應該會經常迷路啊。
種平默默吐槽。
“臣種平,拜”
種平提起下裳,跨進甘泉宮,他剛打算行禮,劉協直接赤足從簾幕后走出,一把握住了他的手,拉著他就往里走。
“種卿不必多禮,快坐到朕身邊來。”
“謝陛下。”種平挺直腰板,習以為常地在左席坐下。
奇怪,怎么感覺空氣中有股熟悉的味道
種平鼻子微微動了動。
“種卿有何計教朕”劉協滿臉期待,種平雖然入宮次數不多,但每次都能提出些讓劉協耳目一新的建議,劉協接納以后再處理政務,往往心中有更多見解,從中受益匪淺。
種平瞄了一眼自己的系統欄。
給劉協獻策是挺香的,但也不能回回都逮著他薅啊,畢竟劉協每次都接納是出于對自己的信任,可自己也不能保證提出來的建議都是對的這應該是他最后一次向劉協提出建議了吧。
種平心中暗嘆,他移席向前,伸手將腰間印綬解下放在一邊,接著脫下頭上進賢冠。
劉協當即臉色大變。
漢代官員主要以頭上所戴的冠及腰部所佩的印綬區別官階高低,其中印綬更是皇帝頒發給各級官員的信用物,是官員政治權力的憑證和社會地位的象征。印綬需官員隨身佩戴,且不可以借與他人。
由于印綬從制作、授予到使用都有著嚴密的規定和嚴格的程序。在官員升遷、致仕或者獲罪等情況下,都需要將印綬上繳。因此“解印綬”也有就是辭官、罷官的意思。
劉協急忙起身,不等種平再有動作,用力按住他的手,失聲發問“種卿何故如此”
“臣一介騃童鈍夫,蒙陛下信賴,擢為少府,臣受命以來,誠惶誠恐,每日如臨深履薄,不敢不盡心竭力”
“朕知種卿辛勞。”劉協打斷種平的話,認真問“種卿可是聽了朝中那些彈劾之言,心憂朕會生出懷疑,偏聽偏信”
“若是此事之故,卿盡可放心。”
劉協緊緊攥著種的手“朕并非黑白不分之人,當日朕都敢答應司徒將城中兵權交由卿,今日朕又怎會受人挑撥”
種平心想我倒沒那個意思,就是單純不想再搞數學,當然其中也有那么一丟丟不愿意摻和到黨派之爭的心思,就那么一咪咪啊。
現在朝中形式算是比較明朗在誅董中大多出過力的王允一黨;以外戚為首的董卓舊部;保持中立的楊彪以及其附庸士族和剩下的一些抱團小黨派。
三大黨派割據朝堂,王黨董黨針鋒相對,楊黨隔岸觀火。
至于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