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氣喘吁吁地停下腳步,扶著巖石,抬起衣袖擦干凈腦門上的汗水。
快了,馬上就能出去了。
他挺起身,右手按在腰間不停揉動,怎么說賈詡也是四十歲出頭的人了,在漢代這個年紀也算是“步入老年”,他本人又面相老成,初看時倒有近五十歲。
這一路爬上來真真是快要了他半條老命。
不過賈詡盤算著,待上山見到郭汜,呂布之兵應當已被盡數剿滅。長安失了援兵,又有張濟樊稠在外圍困,孤掌難鳴之下,也許不用進兵,便可攻克。
王允性格剛直,不會輕易在劉協成年之前放權,為了鞏固朝局,平衡勢力,王允會死死將權利抓在自己手中,甚至無意之中對劉協造成了一定壓制。
這恰好是劉協無法容忍的。
賈詡對這位曾經的陳留王也有過了解,劉協少而敏慧,遇事鎮定且能從容應對。董卓曾站在龍椅旁故意問詢,劉協為何仰視他。
要知道漢代君臣關系雖然還沒有后世那么畸形這時大家還是都跪坐在同一個平面上朝,沒有到后面皇帝高坐龍椅上,臣子只能站著或者跪著的程度。
但臣子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都是坐在下位,同時也會盡量保持低頭狀態以避免直視皇帝。
而董卓對劉協的俯視,以至于有意發問,其實是帶著極大羞辱意味的,可以說是非常直白地對皇權的一種踐踏行為。
劉協如果不能做出回擊,無論是對他本人還是對“皇帝”這個身份的形象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那時劉協是怎么回答的呢
他直接用了“以貴下賤”這一句沒說出口的句子,一語雙關,神不知鬼不覺地就把董卓給罵了,董卓以為他是在夸贊自己,還在那里樂呢。
賈詡就是從這件事中察覺出,這位陛下隱藏在年幼外表之下的利齒,他若是生在文、景之時,可能又是一個昭帝也說不準。
劉協既然自以為有掌政能力,就斷然不可能任由王允在朝中一家獨大。
賈詡平緩呼吸,抬頭望向西方。
他猜劉協會扶植伏完或者董承在朝中另起一黨,與王允相爭。
只是不巧啊,他輔佐李傕入長安,便是去做“霍光”的。
劉協若是成長到無法掌控那伏董二人,倒是可以做個背鍋的“梁翼”。
賈詡整理好袍袖,緩步邁上山頂。
然后他就見到了跟郭汜勾肩搭背的呂布。
賈詡心想這一定是他爬山爬得太累,所以出現了幻覺。他啥也沒說,掉頭就往山下走。
“長史這是要去哪里啊”呂布陰陽怪氣地一個箭步,擋在賈詡面前。
賈詡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他這時要是還沒明白過來呂布和郭汜已經沆瀣一氣,也就沒臉說自己是謀士了。
壞了,這是被偷家了。
“溫侯,詡也是無奈之舉”賈詡認清形勢,當機立斷,選擇投靠郭汜。
賈詡人都麻了。
他是做夢也沒想到呂布這家伙是一點名聲也不要,投降得如此干脆,同時他想破腦袋也想不通郭汜是怎么敢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