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如實回答,父親生了氣,免不了要逼著我學習那些經典要是被母親知道,到時候有我好受的。
因此低著頭,不情不愿地又重復了一遍先前之語。
曹操被氣得腦仁發疼,眼睛都快瞇成一條縫了。
曹昂作為曹操的長子,雖然是妾室劉氏所生,但是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撫養大。
無論是是曹操還是麾下文武,都知曉曹昂是曹操定好的繼承人,故而對這位長公子的教育問題都是極為關心。
曹操早早給曹昂定下的發展路線,是希望他能夠研習經學,早早揚名。
借著曹嵩的門路,曹昂二十歲左右拿下個孝廉還是很輕松的,后面便可以進入仕途,精修兵法武藝,搏得軍功進階。
日后或鎮守一方,或操作一番繼承自己官職都不失為好的選擇。
在察舉制度之下,一般來說,大家為了表面名聲的好看,大多數人都不愿意直接推薦關系相近的人。
雖然有些人官職很高,同時擁有實權,但是可能由于處在中央或者其它原因,沒有察舉的權利。
這個時候,由于察舉制的漏洞,就產生了一種隱形的利益交換。
高位官員可以通過自己所擁有的權柄,提拔地方官員或者給予對方更多的優惠。
而地方擁有察
舉權利的官員,就可以在推舉時,將這些高位官員安排的人推舉上去。
舉個例子,196年,孫策收了吳郡,直接讓孫權當縣長,同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
若是孫策想,只要活動到位,等他退下來,官職直接給孫權繼承也沒問題,畢竟大家基本都這么搞,約定俗成了屬于是。
只是曹昂本就對經學不感興趣
春秋倒是還能當做故事看,像禮經就太過枯燥。
曹昂正是十幾歲的年紀,平日跟在曹操身后,對行軍打仗最為感興趣,也沒少跟幾個武將叔叔在一起混,哪里熬得下心去讀那干巴巴的經典
十二歲以后,曹昂的性格可以說愈加叛逆,癡迷于兵略雜文,每每逃課出去山間林中狩獵為樂,只是打著練武的名頭罷了。
初時講經的老師還會在曹昂逃課時,像曹操稟告情由。
后面曹昂知道后,故意對著老師惡作劇,往往把講經老師弄得狼狽不堪,難以招架,因此也得了個“混世魔王”的名頭。
曹操為自己這個長子可以說是操碎了心。
“怎么,又不敢說了”
曹操面色不渝,若說是不滿意曹昂,那最多也只是有一點嫌棄他不愛經典,其它的,還真挑不出什么錯處。
曹昂年紀不大,卻已經能使得一手好劍,對于用兵之法也是見解獨到,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還能給曹操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對于夢想是成為漢征西將軍的曹操來說,曹昂“極肖父”,故而曹操對于曹昂,大多時候都只是嗔怒,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懲罰。
也不知道為何曹昂就是“畏父如畏虎”,一見曹操發怒,整個人就從“瀟灑山林小魔王”,變成了大氣都不敢喘,只能求荀彧出主意“救命”的曹子修。
感謝墨o客的打賞oo
感謝
小怪跑的快
書友
不準叫我大王
竹言墨語ovo
被餓死的書蟲
書友
小小三石呀
丞相為何無故發笑
投的月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