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汜唯一的閃光點大抵就是,到了現在這樣束手無策的局面,是真會事無巨細都按賈詡所言布置。
不提郭汜賈詡二人如何商議防守長安之事。
張濟被俘這樣的大事,朝中不可能一點風聞都不入耳。
百官只聽得黃巾入城,雖知道折了張濟,自有動心暗喜之輩,然而黃巾勤王,實在滑天下之大稽,情理不通,故而一時間朝中亦是人心惶惶,心思各異。
劉協急召董承入宮,對外假托是董妃受了驚擾,心悸難安。
董承清早便得了城門的消息,先前聽說是幾千黃巾,還未放在心上,哪里料到這些黃巾竟真能引起這樣的動亂
此時一聽宮中召令,便知道是劉協想趁著這千載難逢之機,去謀劃郭汜之兵了。
想當初郭汜張濟初入長安為禍作亂,張濟開始倒還有些臣子模樣,因著王允之死,張濟麾下西涼兵領了大多領了劉協的近衛兵職,張濟又有“肝腦涂地,繼之以死”之語。
那時劉協雖然并不真信張濟,卻也愿意在朝堂之上扶植張濟,與郭汜作對,其中多少也存著離間之心。
只是王允之心在朝堂之上到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像種輯荀攸等人,是決計不肯與張濟為伍的。
張喜倒依舊站在董承身后,似乎決意要入外戚陣營。
朝堂之上摩擦不斷,按理說張濟手握兵權,不該是這般由著朝堂派系叢生,隱隱攻訐他與郭汜呂布這些“亂臣賊子”的。
可這人卻好似有什么
顧慮,幾次劉協眼看著將要逼此人動手,行董卓之舉,張濟卻生生忍了下來。
在朝中只是死死握著兵權,其余一概不理,在外則不再約束手下兵將束,肆意放縱這些西涼兵在街市擄掠爭斗,自己面上仍然掛著張“忠臣”名頭罷了。
郭汜便不如張濟有這樣的好耐心,他對劉協的態度可真就完完全全承襲了當初的董卓。
在朝堂上肆意妄為,戕害官員不說,還刻意安插兵馬在劉協宮中,名為保衛,實行監視。
甚至有一日劉協在朝堂上拂了郭汜的興致,第二日劉協的朝食就被換成了腐肉餿米,后面還是賈詡怕郭汜生出事端,私下替郭汜了結了此事,郭汜心情轉好后,才繼續給劉協新鮮飯食。
劉協恨郭汜之心,尤甚董卓,真是欲要寢其皮食其肉,讓其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
董承急匆匆進了偏殿,路上不曾見到平日里圍著宮室,動輒喝罵的郭汜兵卒,心下倒有些奇怪,只是想到黃巾入城,郭汜尚且自顧不暇,宮中監視有所松懈,也是正常。
“國舅”
劉協在殿內等了許久,這是一聽到外面有響動,直接便迎了出來。
董承見劉協赤足出迎,嚇得撲在劉協面前,五體投地,“陛下”
“國舅,且看這人是誰”劉協一把扶起董承,在他耳邊低語,語氣中半喜半疑,激動不已。
董承大為疑惑,起身一看,便是一驚“怎么是伱”
感謝手機燙就別看了的打賞
感謝
不準叫我大王
我只是一個路過的讀者
投的月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