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要做的事
初平四年193年的春天,太史令種平起義兵攻打長安,利用誘敵深入的計劃,擒住張濟叔侄,一路攻入宣平門,郭汜見勢不妙,準備挾持天子,卻并沒有成功。
長安收復后,天子向天下諸侯下達詔書,昭告這件事。
種平重新恢復少府的官職,跟從他勤王的兵將也各自得到了封賞。
天下人都震驚于郭張之亂平息的迅速,贊嘆種平說“難道世間會有這樣的人嗎真是天授的才能啊。”
適逢兗州刺史劉岱與黃巾交戰被殺,鮑信就和州吏萬潛等人到東郡去迎接曹操兼任兗州牧。
曹操在濟北得到黃巾請求投降的書信,得到降兵三十余萬,家屬男女百余萬口,收編了其中的精銳,號稱“青州兵”。
初十,天子因為長安殘破,難以居住,于是下令東歸洛陽,卻為種平勸阻,董承斥責種平說“長安并非沒有足夠的兵馬,強硬改變陛下的意思,是想要效仿前人嗎”
種平感到不安,進入長安的李傕配合董承,從種平手中獲得糧草供應天子的御膳及百官的飲食,種平并沒有二心。
此時李傕不滿足朝廷加封的官爵,私下對左右的人的說“種平一個孺子,掌握兵馬卻并不敢表露出對不公待遇的不滿,我堂堂大丈夫,不能夠成為伊尹霍光,是沒有這個力量嗎是沒有把握上天給的機會啊”
李傕假意逢迎董承,更加得到天子的看重,這樣種平就逐漸被疏遠,李傕由此得到更多的兵馬。
于是在天子東歸的路上反叛,事出突然,在場的人都沒有防備,種平以少勝多,暫時擊退李傕,郭汜張濟二人主動留下牽制李傕,死于混戰之中。
種平護衛天子同百官逃到管城附近,軍隊缺少糧草,無法前進,后面又有李傕威脅,陷入危難之中,兗州刺史曹操聽到這件事,第一時間派出兵馬支援,迎天子入許縣。
“伯衡此行甚是辛苦啊。”
曹操按著種平的肩膀,輕輕將他拉到眼前,細細打量許久,關切詢問“可有受傷”
種平心中一暖,隨后便是愧疚,他覺得自己臨時起意,草草送了魏種回東郡,自己卻轉而去攻長安,有些對不住曹操的囑托。
雖說他拉攏張燕,使原本應當同青州黃巾黃巾匯合的黑山軍止步于徐州,青兗二州黃巾群龍無首,戰斗力大打折扣,可他卻未能成功說服陶謙出兵,在手中有兵后,第一反應也不是回援兗州。
“叔父,我”
“瘦了”
曹操搖搖頭,“伯衡啊,我知你丹心一片,但突襲長安,還是冒險了。”
“你什么都好,就是太不顧惜性命。當然,少年人嘛,任俠輕狂,都是一樣的,可伯衡你記住,上兵伐謀。”
“若伱想做一軍主將,輕莽冒進便是斷不可為的,你現在的打法,到底太過依賴運氣,不能長久。”
種平感覺腦袋有點癢,好像要長腦子了。
他知道,曹操這番話的確是一針見血指出了自己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他不會用兵。
沒錯,這話說出來,大抵天下很少有人會相信,畢竟種平自出道以來,就沒打輸過,而且基本次次都是以少勝多,絕地反擊。
這樣的人,如果不會用兵,似乎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種平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斤兩,不會就是不會,沒人教過他怎么排兵布陣,上陣殺敵。
一直到現在,他都是被趕鴨子上架,他并不喜歡上戰場,也讀不懂那些晦澀的兵書。
這年頭像什么七略、尉繚子之類的,基本都帶點陰陽占卜之類的內容,看得種平腦殼痛,好不容易理解了幾分,離融會貫通也還遠著。
戰場之上,變化莫測,真死按著兵書來,那也就只是個趙括。
種平覺得自己用兵的水平,可能比趙括稍微好點,他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士氣。
有系統不死掛在身上,只要種平永遠能拿出一馬當先,悍不畏死的氣勢去莽,加上他ssr的魅力,手下的士卒都是會為他效死的。
那種指哪打哪的凝聚力,配合視死如歸的氣勢,士卒在戰場之上的戰斗力會大大提升,對敵軍造成的威懾力和士氣的打擊,也是極為致命的。
“平受教。”
種平認真點頭,靦腆一笑,“平不通軍略,叔父可否教我”
他對于曹操還是十分佩服的,能在這么短時間內收復百萬黃巾,種平雖不清楚具體過程,卻也能猜出中間艱苦,這樣的能力,真可以說得上是用兵如神了。
曹操捋著胡須“伯衡想學,我這個做叔父的,哪有不傾囊相授的道理”
種平心說早知道曹老板這么好說話,他也就不花那么多時間自己偷摸著啃兵書了,隔三差五去樂進兵營,拐彎抹角地問,也挺費力氣。
“只是用兵切忌生搬硬套,單講兵書,倒不如真上戰場磨礪。伯衡你不缺戰場經驗,只是不該現在便
做主將,倒是揠苗助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