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除去對董承的考量,種平為張燕在河內鋪路的重要一條,便是想要通過臧洪勸說張邈兄弟主動回兗州向曹操請罪。
他當時還頭疼如何與臧洪聯絡,若是管亥去青州,倒是能多個門路。
何況,張燕為他經營黑山。
管亥亦可在青州為劉備經營平原。
現下雖遠不至于山窮水盡的地步,但若是能多條退路,又怎么會是壞事
種平定了主意,在心中默默組織起明日表文的內容。
“虎兒,曹氏二子如何”
種輯并不奇怪曹操會請種平去當曹丕的老師。
經學終歸也是講究師承的,公府試時的“諸生試家法”,其中的便是指所學某一經學大師的經術學說。
當世主流經學,不過是劉、許、馬,鄭四人的學說,而四學之中,鄭學為最,現下放眼整個許都,能稱得上是精通四學之一的,除了蔡邕,也只剩下種平這個“鄭蔡門生”了。
侍師如父。
師徒關系是何等緊密。
曹操請種平給曹丕當老師,背后的意義可見一斑。
種平又想到回來這一路上曹德的話語。
“二公子聰睿絕性。”
現下曹丕到底只有五六歲,種平與他相處不久,只能含糊以一句“聰睿”定論。
“老師偏向今文,我初入老師門下便是由今文尚書始,若是教到二公子怕是只能教到孝經,余下的,當另擇賢士。”
種平這話并非作假,他畢竟有上輩子二十年的語文學習做底子,拜蔡邕為師時的學習順序直接就是伏氏尚書、魯氏詩、梁氏周易,戴氏禮和公羊氏的春秋。
像是孝經論語之類的用作啟蒙的,雖說也讀幾位大家的注經,卻因著蔡邕不作要求,種平止是淺嘗輒止,思維還停留在上輩子上學背的那些內容上。
這也是為何他初次教曹昂,會差點把曹昂給教偏了的緣故。
種輯點點頭。
自家兒子擅長哪些科目他還是心理有數的。
“虎兒心中有規劃,我也就放心了,這老師的名頭還是莫要擔下,若只是啟蒙,倒也算不得什么。”
他也在心里幫種平盤算,假使后面要給曹丕換老師,應當換成誰才比較合適。
種輯是絕不希望種平同曹操交集太深的。
今日種平赴這一場宴,明日朝堂之上少不得又要起風波。
他嘆了口氣,隱隱后悔起當日長安亂時,同意了荀攸將種平送去東郡的主意。
初入兗州時,他只希望這位曹兗州是王允。
過了一陣,他又覺得曹操再不濟也能成袁隗。
現在他只希望日后,此人不要做董卓才好。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