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確實如種平所料,并不愿意放鄭玄離開揚州。
他平生甚好虛名,雖欲官鄭玄而不得,但藉由鄭玄之名,揚州名士如流,往來不絕,如此盛景,比之當年洛陽也毫不遜色,袁術作為地主,自然與有榮焉。
如今兩軍交戰,鄭玄欲走,袁術正是躊躇滿志,將曹操視為塵土之時,如何肯平白失了氣焰,將話柄交由敵手?
袁術心中不愿,但鄭玄已拜貼述情,他又不愿開口言拒,思慮之下召開郭圖、閻象,楊弘三人商議此事。
郭圖素與閻象不合,加之鄭玄早有門人奉金賄賂,袁術方聽了閻象之言,要好言勸鄭玄留下并遣兵卒護其門人,郭圖便開口反對:“主公兵多將猛,何須萎縮隱忍?曹操麾下唯黃巾潰卒爾,又何懼之?其攝天子而牧諸侯,天下無不恨怨,主公得天命而稱帝,挾大勢以誅佞臣。正是良機在我,無有不勝之理。主公此時強留先生在側,徒生隔閡。何況典籍經冊數以千計,與其時時分心保護,不如一勞永逸,主公只需派兵護送先生一次,便可譽滿于世,也無需再有后顧之憂。交州偏僻之地,僅存身爾,揚州富庶,方為傳學之所,待擊破曹操,揚州安定,先生自然重回。主公圣帝明王,當下之勢定然洞若觀火,區區拙見,只圖主公一笑。”
郭圖一番言論下來,語調抑揚頓挫,姿態雖低卻毫無諂媚之意,袁術聽著只覺得字字發由本心,讓人心曠神怡,正要點頭,卻又忍不住多問一句楊弘。
楊弘心想如今重中之重便是抗擊曹操,何必再節外生枝?若此時贊同閻象,平白招致鄭玄不滿不說,小鬼難纏,他也不愿和郭圖生出齟齬,再者以主公的性子,若是某日后悔,難保不計較自己今日多言之過。
因此他只是附和郭圖稱贊自家主公真知灼見,模凌兩可的說了幾句前方戰況,卻并不明確站隊,表達自己的偏向。
袁術若有所思,閻象還想再所些什么,卻被郭圖以“主公深謀遠慮自有決斷,何須你越俎代庖”打了回來,只能恨恨閉嘴。
沒了閻象聒噪,袁術很快決定依郭圖所言,派出一隊精兵護送鄭玄和蔡邕等人入交州避難,甚至還特地舉辦筵席,以金玉布帛相贈,當然鄭玄感念袁術盛情,也在離開揚州前正在編纂的注經抄本回贈給袁術。
袁術在士族中大大傳揚了一次美名,對郭圖愈發看中了。
不提袁術這邊如何,鄭玄此行帶了三十輛牛車,隨行的門人弟子二十五人,一路上先有袁術精兵護送,又有劉備白毦兵接應,這十余日連一個寇賊都不曾遇到,順順當當的入了廣信城門。
揚州外尚且能看到遍地流民與尸骨,入了交州以來卻只能看見郁郁蔥蔥的樹木野草,唯有蚊蟲擾人,難聞兵戈之聲,鄭玄一時以為此地乃當世凈土了。
于是他尚且未見劉備,便已提前生出三分好感在心。
甫一見劉備,鄭玄就忍不住詢問起其治下為何如此安定。
劉備坦然回答:“汛期方過,烈日炎炎,俚人伏于溪洞之中,甚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