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謀生環境類似,大環境變更,活的好不好自有公論。
大多數人忍耐不動,總有敢于闖蕩的。
彼此感慨一番后,宋武說道“我們在泗水采蘆做筏,這些船也是無用之物,就贈給諸位。”
本地年齡最大叫做張豐的頭目看一眼另外兩個猶豫的伙伴,就斟酌開口“蒙澤廣大,你們生計不愁尚且出走,更別說是我們這里。其實我也聽說過揚州劉使君事跡,使君單騎入合肥,招徠流亡之民,又安撫陳蘭、雷緒等豪杰大帥,如今官民豐樂遠勝他處。”
稍稍停頓,張豐以羨慕口吻說“去年也有鄉人南下投奔,捎回口信,說是劉使君欲疏浚芍陂。也在去歲,劉使君說過屯田免稅租,就不納一米。”
芍陂,幾乎是徐揚二州之間最大最有名的超大型水利灌溉工程。
黃巾之后,袁術侵擾兩淮,死了太多太多的人,芍陂才顯得荒廢。
在芍陂灌溉區域種田,幾乎沒有水患,終年灌溉便利,幾乎是天下人人渴望,是最幸福的農民生活
一個本地頭目也是羨慕神情,顧慮說道“可若走泗水結筏而下,人到淮南必然赤貧。若走獲水,難免要起沖突。”
“你這話不對。”
張豐糾正對方,盯著對方曬黑的臉笑說“再糾合幾家,我等丁壯二三百,豈是縣兵所能阻擋的我等又非投賊作亂,是投奔揚州劉使君,也是返回家鄉。給沿途各縣一個說法,又有幾個會追究我等籍貫”
沉默的另一個本地頭領當即開口“這種事情不能拖延,早去淮南早一日分田耕種,我這就去見我那姑父家。再說劉使君虧待淮南人,也不會虧待我等千里投效的鄉黨子弟。”
芍陂可是國家級的水利灌溉工程,普通人哪有承租芍陂水田的資格
江東孫將軍也不像是能成事的人,今后江淮安穩,早去芍陂占了位置,下半輩子活的輕松,子孫也有好日子過。
淮南是個好地方,本地也確實有些活不下去了。
黃巾以來中原混戰,河道溝渠等水利設施無人維護,更失去州郡級別的調度,水災更是嚴重。
生活本就貧苦,若是結伴闖蕩也不失為好出路。
至于給朝廷當屯戶除非真的活不下去了。
可現在的問題也很棘手,官渡大勝后,朝廷門檻兒也高了,你去投靠當屯民,人家把你當流民、黃巾軍余孽處理。
所以活不下去的人是沒機會當屯軍的,出路要么是當盜匪,要么投靠豪強官宦當部曲奴仆。
再說了,揚州劉使君是沛國相縣人,大家去了,就是劉使君的鄉黨子弟
相縣位于沛國中心位置,也是沛國的國都郡治所在,距離這里也就一百多里路,不算遠。
勇氣是會傳播的,人家梁國蒙澤的人都要去投靠劉使君,自己這些人身為劉使君的鄉黨去了淮南自會獲得更好待遇。
傍晚時分,臨時聚集的營地內篝火盛大。
為表示決心,許多人拆了屋舍、草廬,木料堆積點燃后光亮如晝。
一個逃亡鼓吏取出珍藏的腰鼓掛在身前,敲著鼓點伴奏。
男男女女光著腳,圍著篝火踩踏鼓點跳著舞,扭著腰,手舞足蹈。
孩童少年們在篝火外圍玩耍,吃著不方便攜帶的食物。
張俊斗舞結束擦拭臉上汗跡,叉腰對同行的張豐、宋武幾個人說“人心可用啊”
宋武喘著氣面色漲紅“不僅是人心可用,分明是曹操不得民心。此去淮南,能安則安,不能安再去江東不遲。若是能去荊州,也不失為上策。”
躲避亂世最好的地方就是邊邊角角,徐州已然殘破,最好的就是幽州、交州、益州、荊州和江東,可有些州郡太遠反而不實際,近處的淮南就是最佳選擇。
宋武的話惹的附近幾個頭領發笑,能去淮南安身立命就不錯了。
大家結伴只是謀生,正經人家誰會跑那么遠
張俊聽了也是跟著哄笑,斜眼余光多打量了幾次宋武的側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