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簡樸,只有一條魚,與其他一些時令野菜。
也是烹煮制成,一些野菜涼拌。
其中有一碟鹽拌豆腐,細微的咸鮮味更能襯托豆腐本身的清甜滋味兒。
黑熊來的急促,所以老子廟內的道士們并沒有提前制作意外發酵的米湯。
飯飽,天色將暗。
李祭酒拿來廟中修行的太清法,皆是竹簡,有道經、德經、河上公章句、老子想爾注這四部卷,此外還有三十余卷太平經。
黑熊拿起來簡單翻看,見竹簡、墨跡頗新,就知道是新道士謄抄的。
這些東西在他看來就是道德經本體,老版本注解、以及張道陵注解版本這三種。
他翻閱的很快,李祭酒、賴平靜靜等候。
張道陵對道德經的增刪修改幅度很大,幾乎是把道德經拿來自己用,需要什么樣的道德經,就改成什么樣的道德經。
河上公的注解版本還不算離譜,算是中規中矩的解讀。
而張道陵的注解版本里已經明確提出老子是道的化身,老子是道,道是老子,提倡道眾要順從奉行道的旨意。
并將修行長生確立了一個標準,即能法道,故能自生而長久也。
將長生步驟化,想要長生的第一步就是守戒律、第二步是煉形,第三是食氣。
絕大多數人的人生,將永久停留在長生道路的初級階段。
也就是第一步守戒律,聽話做事就行了。
只是在李祭酒、賴平看來眼前的白鵝將軍已經處于法道的境界,是長生中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能法道,自然已非凡俗。
只是他們面前的黑熊解讀隸書覺得費眼睛,更別說認真理解其中的意思。
所以是真的在翻閱一卷卷竹簡,一目十行那種。
看完太清法各卷,黑熊將手里竹簡合攏扎好絲帶,對等候的二人說“我這一脈夢蝶傳法,并不依賴于文字經卷。你們熟讀道德經,自然知道古文經、今文經之別;也該知道,道德經傳承時刪改頗多;至于張道陵所注,更是背離老子本意。”
李祭酒情緒低沉“渠帥言下之意,就是我等所修的太清法殘漏不全”
“是,曹操這些年設置的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狼藉,挖出了許多金銅器皿,也挖出了許多上古竹簡。可惜亂世里,無人整理、保護。若無機緣,你們很難看到先秦之際的道德經,更別說是原本。”
黑熊說著真心實意長嘆一口氣“道德經是你們的根本,真本不全,再修種種注解越是鉆研,越是背離道之根源。”
李祭酒面色發白,賴平追問“可有辦法”
見黑熊不語,賴平又問“那真正的道之根源是怎樣的朝聞道,夕死可矣。”
“懇請渠帥講解一二,我等愿以命嘗。”
賴平起身叩拜,李祭酒也是跟著叩首。
“道,我們是道,門窗屋瓦是道,天子庶民是道,牛羊雞鴨也是道,沒有貴賤。”
“道存在于各處,我們看得見,也摸得著。”
“道,是物質,也是時間,是過去,也是未來。”
黑熊又想了想,說“想要理解道,是很難的,無異于白日飛升。但可以研究道之理,握其理,自能知道之體,明道之用。格物而致知,去看竹子吧,看通透了就能明白一些道理。”
李祭酒皺眉聽著,用心記著,卻問“渠帥與貧道都是道,沒有貴賤區分,為何渠帥能修行真法,而貧道凡人之軀,無有超脫,反要飽受疾病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