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陽、葉縣之間,馳道之上。
夜空晴朗,群星璀璨,天河絢麗。
趙云領十余名騎士潛伏警戒,馬匹覓在澧水河畔,吃了豆料后趴臥小憩。
一名騎士快步小跑“都尉,魯陽山中隱約有人馬而來”
“左右上馬,隨我去偵查。”
趙云聞言起身,引著周邊休息的騎士,來到河畔覓馬處,陸續上馬。
沒有火把,就跟著趙云乘馬渡過淺淺澧水。
漸漸靠近,趙云橫矛警戒。
就見模糊夜色中兩名騎士驅馬而來,夜里白袍很是顯眼。
黑熊相隔兩三里就看到了趙云十余騎。
豫州牧、左將軍劉備麾下的部隊是漢軍,司空曹操麾下的部隊也是漢軍。
所以服色都是赤紅為主,誰都不肯也不敢主動去換其他顏色。
這關系著大義,但作戰時又有迫切的敵我標識需求。
因而鎧甲形制有細微變化,只有靠近廝殺時才能認出敵我。
這不夠明顯,又有披巾、號衣作為標識。
冬日就是圍巾,其他季節就是汗巾,仿佛一個超大號的領巾。
號衣形制寬松、是側開襟的短袖;號衣底色不同,領口、袖口縫補的配色也不同,就有了明顯的敵我區別。
而內部,不同底色的號衣,意味著不同隸屬;領口、袖口的配色區別,也有基本的防偽、標示作用。
號衣、披巾的存在,使得繳獲敵人鎧甲后可以立刻使用;只需要縫制號衣,就能完成軍隊隸屬關系的標識。
此刻,趙云所督十余騎盔甲之外罩著的就是白色號衣,號衣背后還會刺繡文字、符號。
而黑熊這里的騎士,鎧甲之外是甄宓帶人縫制的對襟馬甲,比之短袖號衣,直接是坎肩、無袖款式。
沒有時間渲染,所以這批倉促趕制的馬甲都是粗帛本色,是一種駁雜的白。
雙方漸漸抵近,黑熊有心試探,抬起右手以食指、中指做劍指模樣指向神將呂布,又指向百步外的駐馬的趙云。
呂布當即人馬合一緩慢加速,奔騰之際盔頂三支開叉而立的大鵝硬羽在破風時輕輕抖動。
“你們后退”
趙云已經認出對方,他也好奇呂布的實力。
呂布終日追隨黑熊左右,不言語也不吃喝,這種如同終極死士的存在,被傳的沸沸揚揚。
一個自制力如此強橫的壯士,其實是很可怕的。
如果要殺黑熊,就要連這個護衛一起殺死。
否則你永遠不知道這家伙會在什么時候給你來致命一擊。
趙云也是控馬加速,但呂布加速更早,第一輪交鋒掌握速度優勢。
故而趙云也不爭鋒,策馬輕馳之際也只是全力做防守。
方天戟重重劈斬,趙云雙手持矛撥擋震開。
幾乎交手一瞬間,彼此身形搖動。
交錯而過,趙云漸漸勒馬來到黑熊近處,反手將長矛釘在地上,甩動右手問“黑校尉,這位壯士雙刃戟重量多少”
“步槊為桿,戟刃重三十六斤,這種雙刃戟,我稱之為方天戟。”
戟刃就重接近九公斤,為了方便使用,柄桿尾部還有特意增加的配重銅環。
所以這東西,根本就不是正常能用的,是被當成重型雙刃長柄斧頭來使用的。
說話間鐵騎呂布調頭回來,靠近黑熊,橫方天戟在手,直接遞給了趙云。
趙云探手接住發現整體重量不下六十斤,而配重太過于前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