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不在乎,志在關中;可其左右人呢
關中遙遠且不好攻取,而荊襄近在眼前。
特別是蔡瑁的迅速敗亡,戳破了荊州精兵的泡沫。
真等黑熊吞并了蔡瑁部曲,荊襄之地誰敢跟黑熊決死一戰
難道要扶持劉備
這個想法在劉琦腦海中也只是一閃而過就被打消了,當場劉先、伊籍都是當世智者,都沒提這個說法,說明這個選擇隱患更大。
劉備天下知名,哪怕自領荊州牧,荊州內外士民也是信服的。
這比黑熊要可怕幾十倍,黑熊缺乏士民認同,在朝廷內部更是沒什么人脈。
劉琦沉吟不語,其實已經代表了他的態度。
劉先不便久留,等不到劉琦的回復,就帶人先回荊州城。
他的使命已經達成了,至于蔡瑁通敵企圖謀反的罪證,劉琦已經派人送到了襄陽,但中途被截殺。
證據真的有,只是被截殺了,劉琦這才起兵奔赴襄陽護衛劉表。
事情的脈絡就是這么簡單,現在輪到劉表那里做選擇了。
劉先離去不久,王粲驅馬入營。
他先是看一眼邊上乘涼搖扇子的諸葛亮,諸葛亮對他頷首回以笑容,王粲也笑了笑。
諸葛亮身高修長八尺有余,面目俊朗飽滿,氣度英偉。
與之站在一起,王粲就感覺自己是個吃不飽的老鼠。
自恃才華的王粲在諸葛亮面前,更是沒有了僅存的長處,自卑情緒滋生之際,又只能做平淡神情。
不怕別人知曉,就怕被諸葛亮看出這一點。
王粲下馬,快步上前問“蔡瑁敗亡,公子怎么還在這里”
劉琦見到王粲,內心壓力釋然“未得戰報,我不宜輕動。”
現在的劉琦,只認黑熊的戰報,以及蔡瑁的人頭。
王粲露笑,展臂邀請,劉琦跟著兩人到了營壘邊緣處,王粲就問“公子治荊州欲行王道還是霸道”
劉琦擺手“我不管霸道王道,他們都不愿黑熊留在荊州,你怎么看”
“若留黑熊,必然會惡了眾人。荊州寬容松弛,若推行嚴政,勢必上下離心。”
王粲繼續說“我雖然與黑熊不熟,但這人目的明確,行事苛責,否則也難以快速整合烏合之眾奔赴宛口,也難旦夕間招募俘虜為他所用。這種激進之人與現在的荊州,實乃格格不入。”
劉琦點頭“我也不滿荊州松弛,欲求存于亂世,哪能期望于曹操無暇分身”
王粲聽了攤手“可問題在于劉豫州,此人世之梟雄,豈會久歷人下若用黑熊,眾人不安,則要扶助劉豫州。時日益久,荊襄之士必知其賢,又不愿白白供養黑熊。”
“論賢明堅毅,荊襄之地何人能及劉豫州”
“到那時,亂自下而起,公子危矣。不若從眾人之請,扶助黑熊取關中。他若事敗,銳氣折損,也好納為爪牙。”
王粲抬手指著關中方向“可若事成,有如此強援,何懼劉豫州縱然荊州有變,公子不失容身之地。”
王粲說著眨動眼睛陷入回憶,片刻對沉思的劉琦說“今后荊襄生變,公子退往關中時,我當持矛戟跟隨左右以衛安全。”
“你要去關中”
“嗯,昔年出逃關中時,恩師所贈萬卷書籍匆匆掩埋。或許已被愚民軍卒燒了引火,但我得去看一看。”
王粲說著笑了笑“我還聽說黑校尉劫持陳國袁渙時曾去了恩師宅邸,若來年入關中,所藏萬卷書籍皆在,我就在關中治學,推廣蔡學。”
真完成推廣,蔡學就變成了王學。
劉琦聽了微微點頭,笑說“真若退回關中,我也不好過問世事,陪你治學抄書,也不失為晚年之娛樂。”
哪怕黑熊在劉琦這里表現的很粗直、急切,可本性里的那一股禮貌絕不是假的。
那種與人相處恰到好處的邊際感,只有大姓子弟身上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