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縣長是三百石,司州縣長、外州大縣長是四百石;普通縣令六百石,司州縣令、公主、皇后湯沐邑令、道令,都是官秩千石。
道令是夷道令、狄道令這類專門為從屬的各部族設立的小型生活聚集區域長官,再大一些就有各種屬國都尉。
再高的話,就是護羌校尉、護鮮卑中郎將、護烏桓校尉、度遼將軍這類。
司馬芝心里已經決定出仕,可還是決定先回去問一下母親。
又擔心陳震這里誤解,就問“我聽說武關道狹長,上雒與商縣相距百里,縣邑是在商,還是在上雒”
陳震也不清楚,但想了想,還是說“我軍今后要重點經營發展丹水漕運,何況商雒商雒,應該是以商縣為主。至于上雒之地,設立一個北部縣尉即可。”
兩個縣合并為一個,提升的只是縣令司馬芝的個人俸祿,但縮減了兩個縣府官吏。
上雒與商縣之間的丹水,只是不適合大規模漕運,小型漕運還是沒問題的。
未來征稅之類的,都是要依托丹水北運。
不會因為縣邑合并,使得征稅成本上升。
“如此,芝明白了。”
司馬芝起身拱手“長史稍候,某這就去咨詢母親。”
“嗯,靜候子華佳音。”
陳震起身回禮,目送司馬芝退出廬舍。
起家就是千石縣令,綜合月俸名義上比黑熊都高。
這么大的誠意,司馬芝如果還拒絕,那真的是有些不知死活了。
后漢以來,只有那些屢屢拒絕征辟,養名二十多年的人,入仕后才能迅速突破千石這個巨大的隱形障礙。
司馬芝努力放慢腳步,一路觀看兩岸山川景色昳麗,不禁覺得心曠神怡,也覺得天地廣大。
不知覺中就回到分配給他們母子的百戶所,百戶所內除了小部分孩童外,大多數婦女曬著太陽,正一起縫制衣物。
布料的裁剪與縫制,是分開的。
婦女們縫制衣物,也是計件的。
現場也就沒什么監工,主要是驗收時看針腳是否細密結實。
司馬芝上前給母親施禮,說起了淅水東岸之行。
老母親聽了放下針線,雙手搭在膝上,臉上沒有笑容“男兒在世若遭遇明主,就該舍身相報。我兒居家侍奉左右,名不為人知。將軍卻能如此看重我兒,如此知遇,又有什么好遲疑的”
“可母親怎么”
“在家為孝子,出家為忠臣。欣喜于我兒得遇明主,又悲傷于我兒將以性命相報。”
看著自己兒子,她耐心告誡“我兒外出為人臣,當不以私事為念。既要追隨將軍做一番大事,遇事萬不可思慮退路。”
從響應王粲一起來南鄉開始,就已經沒有退路可言。
司馬氏家中世代治漢書,家中子弟閑了就掰扯兩漢各種故事。
兩漢故事的精髓就是四個字,勝者為王
哪怕是司馬芝的母親,聽多了兩漢故事,印象最深的也是各種政變、舉大事。
母子交談之際,附近婦女們也聽明白了,陸續聚集過來,向老夫人恭喜。
這些婦女身份上與家人一起屬于黑熊的私產,對此她們與家人并不抵觸。
這意味著能欺負他們的,只有黑熊,以及黑熊委派的百戶。
哪怕司馬芝外出為縣令,也奈何不得他們。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