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這前驅炮灰,兵力數量就比自己高。
各郡在籍人口少,不等于豪強士人能動員的青壯少。
其中豪強士人動員仆僮、部曲時,是那種不留本錢的方式。
就跟賭徒投擲籌碼時一樣,不會在意徹底失去,在意的是能不能贏回來更多。
所以在籍三萬多戶的河東,動員三萬青壯的基礎道理就在這里。
和關中一樣,河東人口也分為兩部分,郡縣在籍人口,和豪強隱匿人口。
在籍人口更在意郡守的合法身份;所以崔琰上任后,難以快速動員在籍人口,想要快速爆兵,只能向豪強妥協,放任豪強蠶食在籍人看看。
可放任豪強,在籍人口更會抵觸崔琰,征兵效率進一步下降。
所以理論爆兵三萬,需要一些特殊手段;例如合理動員在籍人口,誅殺豪強宗帥,吞并所有部曲私兵。
將獲取的生產資源重新分配下去,那么在籍人口積極支持,這三萬大軍就出來了。
崔琰哪怕想到這些辦法,也不會施行。
所以河東這次的出兵規模,應該在七千到一萬之間。
二郡郡兵合起來,就比自己多;但這二郡的郡兵質量,與自己二線六千關中兵類似。
作為主動進攻的一方,這二郡部隊有取勝后抄掠致富帶來的進攻熱情,這種熱情來的快,只要進攻不順就會徹底消散。
己方二線部隊,有守御鄉土的戰斗熱情,只要主力不潰散,這二線部隊還是能抗線的。
黑熊提筆快速書寫,各種只有他能看懂的大于號、小于號、約等于號寫在竹紙上。
所以真正的敵人是牽招的并州兵,并州能出五萬兵,這是防守時的動員規模。
遠征的話,牽招最多帶五千人,還是騎兵為主,主要是鎮壓諸胡部族兵。
牽招也不會輕易將這五千精銳投入戰場,更多的會是一種督戰角色。
自己唯一要在意的敵人就是諸胡部曲兵。
還有袁譚,這個人也是有個人魅力的,從南皮、平原征募的精銳安置在黎陽西城,估計現在還困在那里不能動彈。
以袁譚的影響力,依舊會有南皮兵、平原兵,以及黃河南岸的豪強率部曲宗族前來依附。
袁譚的嫡系兵力,約在千左右。
現在不知道究竟會有多少部族參與這場戰斗;還有就是,該怎么與牽招、袁尚交流,控制這場戰爭的烈度。
有一點自己很確信,牽招根本不喜歡袁譚,也不信任袁譚。
也就別指望牽招帶著并州兵給袁譚死戰。
真讓袁譚得了關中,恐怕二袁相爭的局面會再次出現。
進攻關中,對袁尚來說,最大意義就是徹底切斷曹操的戰馬補充渠道。
沒有戰馬補充,行軍打仗,馬匹本就是損耗品。
哪怕不做決戰,曹軍的戰馬也會持續消耗。
曹軍雖然在兗州之戰與呂布相持之際研究出了步兵反騎戰術,可當年的曹軍,與現在這么大規模的曹軍,完全是兩種素質。
當年的曹軍,能應募當兵的,普遍是漢末受過基礎教育的良家子;哪怕典韋那樣的人,也是粗通文墨的。
而現在的曹軍,你指望一群錯役制度下面容苦巴巴,滿是怨氣的士兵去施展反騎戰術
反騎戰術,是刀尖上跳舞。
錢給不到位,素質也不夠,怎么可能成功
也不能一味的貶低錯役制,如果曹操能吞掉河北,麾下現在服役的這批軍隊,會得到長遠的歷練,成為精銳。
錯役制帶來的精神問題,也會在豐厚戰利品的犒賞之下消磨一空。
對袁尚來說,抓住河東的鹽池,把袁譚塞到一個動彈不得的地方,又能斬斷曹操的戰馬渠道。
那么這次西線作戰就很圓滿了,真讓袁譚吞掉關中,這反而是一種缺陷,長遠來看會削弱袁氏的整體配合。
把袁譚塞到弘農,窺伺河洛。
河南尹夏侯惇剛被劉備和自己打的幾乎全軍覆沒,哪怕曹操在秋收后給夏侯惇補齊兵員,也是難以防守的。
如果從夏侯惇手里丟失了雒陽,對曹操的打擊可比死十個夏侯惇還要慘烈。
所以必須分兵協助夏侯惇守御雒陽,這樣進一步削弱了曹操進攻河北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