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幾日,風陵渡抵達的人口開始集中向西蔓延。
以螞蟻搬家的方式遷徙,先抵達的人住了兩天,就開始向東遷徙百里。
空出的帳篷,交給后面的人來居住。
就如同河東大遷徙時一樣,又是分出專人負責扎帳篷建立小營區,所以向西擴展進度很快。
驪山腳下靠近驪山北營有一處里社,聚集百余戶人口,算是周圍幾十里比較大的聚落。
這里能聚集這么多人口,是因為一個叫做鮑出的人。
關中大亂時他與鄉親向荊州逃亡,半路上他外出采集食物時食人賊劫持他的母親,他的兄弟、鄉親不敢反抗。
鮑出持劍追擊,殺賊人數人后強迫賊人釋放母親。
賊人釋放后,鮑出見又有其他女人被劫持,又再次與賊人交涉。
強逼著賊人釋放,才護送著返回隊伍。
隨著郭汜、李傕先后滅亡,寄居南陽的十余萬戶關中百姓開始返回家鄉。
鮑出的母親已經年老,鮑出就編織藤箱,背著自己母親返回家鄉。
因為他的勇敢和孝順,所以附近鄉人多來依附,住在驪山北面的不起眼的山溝里。
這幾個月隔壁幾條山溝里的青州兵開采山石建設溫泉池,以及訓練、懺悔之事,也傳到了鮑出耳朵里。
出于好奇,鮑出也挑著山貨去青州兵營地外的軍市做過幾次小買賣。
而現在,最新的一座帳篷營地就扎在鮑出所居的溝口附近。
放牧的獸群沿著山溝深入,打破了鮑出的清凈生活。
與往常一樣,天色拂曉之際,鮑出準備箭矢、繩套,帶了三日的干糧,囑咐兄嫂照料母親后,正準備進入深山狩獵。
就見里社門洞側新立了一塊木牌告示,幾個一起結伴的鄉人聚在一起研讀。
鮑出三十歲出頭,與這些鄉人一樣,認識一些生活常用文字。
見鮑出走來,一個鄉人說:“阿兄,這是昨晚虎牙軍貼發的告示。”
“我看看。”
鮑出靠近上下閱讀,主要是兩條,第一是通知附近會放牧獸群,起了沖突要告官,不得械斗。也說了械斗不問過錯,處理辦法很簡單,就八個字,以眼還眼,殺人者死。
現在即將入冬不是農耕時節,但地區人口抱團又排外,有時候別說你一個陌生人去開荒,你就是去樹林拾撿枯柴都會引發械斗。
第二是征募青壯,以牛羊抵充工錢。
期間管飯,兩個月給一頭懷孕的母羊,半年給一頭牛、馬。
這牛肯定不是耕牛,馬也不是什么好馬,但卻是關中目前迫切急需的畜力。
工期干滿就給,如果能拿到縣里的擔保文書,應募時就能分發獸群。
鮑出已經心動,之前的關中,你就是有錢,也不敢拿出來花銷,更別說購買什么畜力。
匈奴人的牛馬雖然不如世代培育、訓練的耕牛好用,可這終究是牛馬。
有了畜力,明年就能開墾更多土地,一年耕種,生活就能殷實起來。
牛馬畜力不管是出借,還是上山打柴、打草,都能讓家里生活質量得到躍遷。
一個鄉人見鮑出出神,就央求說:“阿兄是縣里的名人,如果阿兄出面,縣里肯定會給保書。”
鮑出點著頭,卻有顧慮:“可我們也不能去太多人,現在外面來了那么多人,那些人與匈奴人相處那么長時間,就算再可憐,本性也是兇狠奸滑。我們要多留一些青壯,免得老人和孩子吃虧。”
“阿兄說的有道理,那我們各家商議,看誰留下誰去。”
一個人歲數較大的鄉人留著濃密八字須:“我看這是虎牙將軍給我們送牛馬來了,肯定會限制各處人口,免得一些牛馬都落在一些人手里。”
之前家里有擴大耕種的條件,也沒人敢那么做,就怕秩序混亂,惹來災禍。
而現在這牛馬落到誰家,誰家生活立刻就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