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火炕邊上烘暖身子后,黑熊才起身脫卸鎧甲。
見李封書寫的草稿沒有問題,當即取出兩方金印蓋了上去,一個是得自王邑的鎮北將軍印,一個是最近雕刻的個人私印,印文就是黃巢居士。
雕刻這方私印的是一個解救的奴隸,之前是長安朝廷的雕印工匠。
這四個字,是黑熊手寫的簡體瘦金書法,應該可以讓袁尚小小的震撼一下。
孫乾住的不遠,他來時黑熊盤腿坐在兩丈見方的火炕上,熊裘披肩油光水亮,正低頭閱讀下午積攢的軍書。
后續第二波一萬黑山軍大概明日就能到祁縣,再有兩三天,太行山北部的黑山軍也會有一支援軍抵達晉陽東部的榆次。
第三波北部黑山軍具體能來多少人,張燕也不清楚;就連通報這個消息的楊鳳也不清楚。
只是軍情傳遞,留守上黨的楊鳳收到了這方面的消息,例行通報。
黑山軍巔峰時規模百萬,遍布太行山諸山谷中。
朝廷清剿的成本太高了,靈帝時就詔安了黑山軍,給了每年舉孝廉、上計吏的權限,如同一個特殊的自治郡國單位。
黑山軍每次出動,往往都是十余萬規模。
張燕、楊鳳這兩個大首領應。
一人出兵,肯定會拉上好朋友,好朋友又拉好朋友,結果就這樣自然而然傾巢出動。
黑山軍的這種特性讓黑熊很是苦惱,他放下軍書看到孫乾,就先讓孫乾喝茶。
自己則來到地圖前,觀察、推演這支北部黑山軍可能造成的影響。
這支北部黑山軍是通過井陘道匯聚向西進發的,放任不管的話,規模只會越來越大。
男人冬天出來搶糧食,不能說是黑山軍的固定傳統,只能說有這方面的傾向。
而現在太原大姓聯軍集結在晉陽,豈不是給了黑山軍可趁之機?
黑山軍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漠視太原發生的劇烈變化?
哪怕沒有張燕,附近的黑山軍也會集結出山抄掠。
所以北部出現的黑山軍集群,其目的是乘火打劫,而不是來幫自己的。
做出這個分析,黑熊皺了皺眉,抓起一枚黑子放在榆次南部、祁縣之北之間的右部王庭。
現在戰場過于復雜,新出現的這支北部黑山軍與匈奴人聯合也不奇怪。
黑山軍本身就是一個強行糅合的集體,有黃巾軍、白波軍舊部,也有乘勢而起的其他義兵,包括叛軍、亂軍之類,也不乏豪強之類。
內部立場、傾向千奇百怪,只是頂著一個黑山軍的大旗好辦事。
所以這支不受張燕、楊鳳控制的北部黑山軍,為了搶劫來到太原,有可能被匈奴人拉走,也有可能被太原大姓收買。
還有一種較小的可能,這支北部黑山軍是受太原大姓影響的,與太原大姓存在互利互惠的深厚歷史傳統。
那有沒有一種可能,張燕后續調集的這一萬多黑山軍也存在變數。
黑熊拿起對方發來的幾道書信閱讀,找了個拇指大小的木牌,捉筆書寫白波郭賢,將這枚木牌放在祁縣。
若無意外,對方明日就能入駐祁縣,拱衛自己的后背。
垂眉看著地圖,黑熊忍不住笑了笑,如果真跟自己推測的那樣,這才是太原大姓的完整狀態。
所謂的晉陽三萬人,只是個幌子。
看來第一場決戰,比自己預想的還要近。
想了想,黑熊伸手將右部王庭的三枚黑子一起向南挪到大營附近。
汾水還未凍結,匈奴人主力想要快速到東岸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向北繞行,與太原大姓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