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殺人活人,小到錢糧資產的分配,都是權。
無關乎吃喝用度,而是手握大權、資源或分配權,無數人會來圍著你轉,說好聽的話,讓你每一天的生活都無比的充實。
荊州人本就傾向于長公子,依附劉琦的人多了,劉表那里走動的人就少了。
先有了這個苗頭,才有了劉琮與蔡氏的聯姻。
特別是襄陽一戰后,劉琦地位快速提升鞏固,劉表這里則趨于失落。
他永遠不缺吃喝用度,缺的是那種眾星環繞的精神享受。
作為父子,劉琦怎么可能沒有這方面的預感?
只是劉琦少年時受到的教育,讓劉琦不愿意面對,故意忽略了日益激烈的權力沖突。
文聘已經壓上了全部,如果劉琦死的不明不白,那他只能為劉琦復仇。
哪怕復仇的目標是殺死劉琦的所有兄弟、侄兒。
見文聘模樣,龐統也是暗暗惱恨。
如果荊州真發生那種事情,有文聘做前鋒,又有南鄉郡守伊籍做接應,荊州有幾個人愿意站出來抵擋黑熊的兵鋒?
就算抵擋,又得耗費多少代價?擋不住呢?
把伊籍留在南鄉,就是劉琦人身安全的保障。
劉琦也是伊籍的生命、前途保障,除非同時剪除伊籍和劉琦。
可問題來了,除掉他們又能有什么用?
難道沒有伊籍做接應,黑熊就不敢發兵報復?
王允三族都誅了,這個冬季必然是太原、河東大姓流血流淚的冬季。
等關中兵在荊州報復時,肯定手段更加嫻熟。
而問題就在這里,為了預防未來被強硬的黑熊間接統治,真會有人跳出來搞事情。
無非就是長痛、短痛的區別,以荊州人的脾性,大概率選擇劇烈的短痛。
事情真發展到那一步,文聘別無選擇必然會復仇,自己呢?
現在只能希望劉琦身邊的人能意識到兇險,提前做出規避。
江陵城暫時丟棄也可,只要退回南鄉,等到黑熊主力回師關中,那荊州方面的兇險就能暫時壓制。
就在龐統思索荊州變故的種種可能性時,黑熊正與劉豹一起商討盟誓的內容。
第一是確立盟誓的雙方主體,是漢鎮北將軍,還是持節、代表漢天子的鎮北將軍;又或者干脆就是黑熊本人代表的自身家族。
這個主體經過討論,這場盟誓的主體將是黑熊、劉豹,以及各自繁衍的家族。
誓書上黑熊一方自稱為子熊,劉豹則自稱為祁連豹。
匈奴這個名稱不需要更改,奴雖有歧義,但也是匈奴部族音譯的名字,也可以簡化為匈人。
誓書分三個內容,盟約性質、兩個家族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以及范圍更廣的審判權。
這個盟約是兄弟之盟,凡是兄長所指,弟弟不得違背;作為兄長,自然就有保護弟弟的義務。
未來祁連豹及其后裔統領的匈奴各部,要聽從子熊以及后裔的調遣。
作為回報,子熊一族有義務維持祁連豹一族的單于地位。
為了加深兩族關系,祁連豹一族男子滿十五歲就要到子熊一族這里受學、充當侍衛,六年為期;總共兩期,第二期從二十四歲到三十歲。滿五十歲如果想遷居內地,子熊一族視功績表奏官職。
同樣的,子熊一族也會派遣族裔到祁連一族歷練、學習,并世代輪流擔任右賢王。
兩個家族有義務解救對方的部眾,祁連一族不得奴役漢邊民與太平道信眾,役使三年必須給與自由;不得阻止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