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留大隊甲士在漢水邊上等候,只攜帶數人提著禮物來見拜見諸葛亮。
諸葛亮仿佛在等他,并未遠游。
廬舍內,諸葛亮烹煮茶湯,聽著龐統講述北方見聞。
行程太過于急促,龐統根本沒時間去長安研究什么蔡公遺書,抵達藍田就接到了黑熊的調令。
在風陵渡補充馬匹后,混雜俘虜、降軍改編的部隊就渡河參戰。
說是參戰,前后沒打過仗。
但始終發揮著作用,正是有文聘、閻行、呂常混合而成的這五千多人,才堵死了汾水道,逼迫河東叛軍只能走韓信嶺官道。
后續黑熊整編各種降軍俘虜時,這五千人就如同壓艙石。
只要這五千人組成的駐軍不亂,被整編的新編軍隊也不會輕易發生嘩變。
新編部隊完成第一波抄家、遷徙任務后,文聘所部開始遣返。
若不是為了協助趙云羈押俘虜,文聘所部不會這么快返回荊州。
原本也在猶豫,但算上糧食壓力和劉琦安全問題后,文聘所部提前遣返。
此刻龐統為了驚嚇諸葛亮,詳細講述風陵渡東側的巨大骷髏巢。
本是木樁圍起來的一片空地,木樁之間用橫木連接,遠遠望著仿佛一個巨大鳥巢。
關中兵前后斬獲的首級都會搜集運輸到風陵渡,投入這個巨大的鳥巢。
“前后十萬首級,未能過其半。”
龐統瞇眼講述:“原本是威懾袁譚所建,那時候黑鎮北進擊渭北諸將,擔憂袁譚自弘農襲擊。故拔華陰,立木巢,壘斬獲首級于其中。自此,袁譚始終無窺伺之意。”
諸葛亮聽了問:“當時天氣尚暖,豈不是蛆蟲盈野?”
“或許吧,十萬青壯就此覆亡,孔明難道就沒有感觸?”
龐統盯著諸葛亮:“我不想荊襄之地,重現泗水之事。”
諸葛亮也平靜回應:“我不知其他,季常一家沒有牽連其中。還有我婦翁也講述過,黃、蔡兩家皆無舉動。”
“原來是他?”
龐統反問,諸葛亮不做解釋。
見此龐統略有些釋然,就勸說:“孔明有經緯天地之才器,以我之見,何不入關中?”
“婦翁也這樣勸。”
諸葛亮說著端茶小飲,又笑了笑:“奈何我這人受不得氣,又非親非故,他怎會重用于我?我也知曉司馬芝才器,他雖能重用,也只限于此。”
“關中不乏俊彥,未見他簡拔重用。”
諸葛亮講述自己的難處:“今其霸業將成,我再北上相投,豈不見笑于人?”
“孔明所言不實。”
龐統立刻糾正:“據我所見,黑鎮北器量頗大,不肯輕易授人,是擔心所托非人。以荊州如今的形勢,孔明留之無用,何不往關中一行?若是荊州生變,孔明也可援手。”
見諸葛亮不回復,龐統就問:“孔明可是為王子師鳴不平?”
“豈會?”
諸葛亮立刻解釋:“此舉,必教曹賊寢食難安!我聽聞后,亦深感痛快!這等竊據權位的禽獸國賊,我只恨報應的遲了。”
“既然孔明無仇無怨,又有什么好憂慮的?”
龐統反問:“自黑鎮北入世以來,可有濫殺之名?”
諸葛亮聽了故意上下審視龐統,一個短短兩個月時間里以戰爭手段砍掉十萬顆腦袋的人,你竟然說他不濫殺?
見諸葛亮模樣,龐統就明言說:“荊州自此多事,孔明是徐州人,不該卷入。”
“好,我就應士元所請,去關中看看。”
諸葛亮說罷端茶飲盡,放下空杯,龐統見此也就主動請辭。
把諸葛亮趕走,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起碼可以保護諸葛亮的安全。
荊州即將爆發的沖突,敵我難辨。
將同輩里的諸葛亮趕走,龐統可以少一層顧慮。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