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馬超后,又沿著馳道一路向東。
天黑前抵達甘寧駐屯的陜津,夕陽在側,黑熊駐望三門峽。
這里就是中流砥柱成語匯總砥柱所在,可砥柱看名字就知道,就是個大一些的石山石柱。
冬季黃河水淺,砥柱露出許多;盛水期,砥柱勉強能冒個腦袋。
砥柱真的不算什么,對漕運影響最大的是砥柱上游的石門,傳說中大禹治水時,開鑿石山,鑿出來的人門、神門、鬼門。
光線不是很好,河水洶涌兩岸又有冰層。
黃河凌汛期還未到來,但只是目前這么粗略觀察,黑熊就感覺這里的景象與他記憶中的砥柱、三門有很大差異。
可能是水量不同,也可能是水庫的原因。
但他鑿通三門峽,徹底解決這里的心思則是十分強烈。
這里卡死了關中與關東的漕運,是帝國的血栓所在。
要么打通,要么開鑿新的河道,用新的河道進行漕運通航。
可泥沙問題若不解決,新河道勢必淤塞。
未來河套區域壓縮人口以放牧牛馬為主,黃河能恢復,再清澈,依舊會有泥沙。
開鑿新的河道,河床低淺,水流比三門河道平緩,那泥沙淤塞很快的。
此刻看著三門河道,給了黑熊一種束水沖沙的感覺。
在看著三門周邊的石巖,黑熊皺眉沉思,如果未來積攢足夠的白法力,洗練一個十噸重的鋼釬。
通過施法召喚的方式,借助重力加速度沖擊這里的石巖,那效果應該會很不錯。
將這段破開、疏通,關中對關東的物資汲取效率必然大增,可以集中力量向西開拓。
甚至可以想辦法連接洮河、渭水,將漕運路線持續向西。
重力加速度這招玩得好,人工制造幾個巨大的堰塞湖。
湖水積聚,然后破開山梁形成缺口,借助水力沖刷,就能扭轉河道。
以后世的科技來說,移山填海這種工作交給核武器,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只是國家相互制衡,沒法大范圍改造地球。
黑熊思索片刻,很明智的放棄了那個瘋狂的計劃。
如果洗練出萬噸級別的道具,或許才有那么一些可能性。
自己洗練最重的東西也不過是鎧甲,也不知道重量、體積會不會影響召喚。
但解決三門峽、渭水以及河渠淤積問題,還有恢復古漢水這三件事情,他已經有了解決的思緒。
光靠一個呂布是不行的,多弄幾個七級傀儡,使用重型工具,讓這些永不疲倦、力量極高的傀儡負責開鑿,效率會很快的。
然后是渭水以及關中各種渠溝的淤積問題,則需要更多的傀儡道兵。
靠鐵鍬、背簍挖土清淤這得挖到哪年去?
最簡單的就是通水的情況下,將大量傀儡道兵投入河床。
讓這些不需要呼吸、落水就沉的傀儡道兵攪動淤泥,水力裹雜泥沙自會排入黃河。
渭水能這樣處理,關中所有渠溝都可以這么搞,無非就是反復多次、一層層的清淤。
還有古漢水,黑熊對這個不是很了解,只是自媒體讓他聽過大地震讓古漢水改流,至于具體如何變化,沒去調查過,就沒有實際的頭緒。
還有堰塞湖,山體崩塌堵塞河水形成巨大堰塞湖。
以山體坍塌后的強度,必然會用很多的山巖、土石這似乎不是自己能解決的。
別說引水入西域,就是恢復關中、漢中漕運都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但也沒必要氣餒,幾年時間里解決三門峽血栓,以及疏通關中漕運灌溉網絡就已經占了巨大的便宜。
秦國經過耗費了多少人力才有了關中沃野千里?